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智庫雜誌:多思維視角觀察兩岸持續和平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5-10-10 00:12:32  


 
  其次,兩岸間社會關係網絡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關鍵力量。社會資本一個不可替代的功用在於“創立一個良好的外部軟環境或主體間的融合劑、凝聚力和主體自身的精神體認與認同,它表現在主體間的公共精神領域和他人與自我間的個體精神領域,它旨在……真正實現信息共享、信念認同和相互信任的合理化的社會關係和交往活動”。④在兩岸民間長期的交流交往過程中,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兩岸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新聞媒體交流交往,以及兩岸民眾之間的探親訪友、觀光旅遊等人際交往活動形成兩岸間社會關係網絡,它提供了兩岸民眾溝通與交流的橋樑與紐帶,這意味著雙方獲取信息的通道較為暢通,更聚焦民眾心聲,有助於促進兩岸的合作與信任,從而更容易被兩岸民眾認同、理解和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資本體現在兩岸多元主體的社會網絡和交往規範中,較高程度的合作意識、信任感、互惠精神和參與度,能夠消除不合理的外部成本,降低兩岸社會互動的交易成本,並彌合因政治對立所造成的社會裂痕,使兩岸關係良性發展。”⑤易言之,兩岸間社會關係網絡對增進兩岸的合作、理解與互信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關鍵力量。“兩岸民間和社會層面的雙向交流,填補了兩岸關係的許多空白,一股強大的民間社會力量正在成長,一個越來越緊密的兩岸民間社會正在形成中,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超穩定力量。”⑥

  最後,兩岸社會規範的培育以及由此產生的集體認同,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一種“社會語法”,規範是“界定權利和義務的行為標準”,其功能意義不僅僅在於“解釋”、“引導”與“激勵”,而且在於從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起到使行為“理性化”或“正當化”。“當一種規範在形成之後,或者說內化之後,它會成為一種‘共有知識’,從而形成集體認同。”換言之,規範本身就是特定的集體認同。“社會規範是實現集體認同的要件,集體認同的建立需要社會規範做支撐,而社會規範發展的最高階段或者理想狀態便是集體認同。”⑦就當前兩岸現狀而言,由於雙方缺乏一致認可的社會規範,使得兩岸民眾生活在一起缺乏可靠的保障,致使兩岸互信不足,更不要說兩岸集體認同的建構了。有鑑於此,雙方應當運用社會資本的概念來建構兩岸認同的堅實基礎,“在官方簽署的正式協議、民間互動的非正式制度等規範下,繼續推展擴大持續性的人際網絡,增強深化彼此信任的互惠性合作,重新型塑出兩岸的建構性認同。……另一方面,為了解決兩岸交流愈來愈密切,認同卻愈來愈疏離的矛盾,不讓這種內部矛盾激化為敵我矛盾,訴諸兩岸人民福祉的社會資本途徑可以應用,亦即透過社會資本的聯繫,重新建構兩岸認同的凝聚力。”⑧概言之,通過兩岸互動規範性與可預見性的培育與強化,以此奠定兩岸集體認同的堅實基礎,是推動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重要保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