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政府關門”成習慣

http://www.CRNTT.com   2015-03-11 13:33:24  


 
  說來說去,還是兩黨和府院之間就財權進行爭奪,無論內政還是外交抑或對外用兵都需要錢,財權才是權力的命根子。按照美國憲法規定“除依據法律規定撥款外不得從國庫支款”,到底是政府還是國會主導財權?在美國歷史上一直處於搖擺之中。內戰之後,美國開始構建現代預算體系,衆議院管錢袋子,但總統也有自己的預算辦公室。20世紀美國總統權力不斷擴張,水門事件之後國會的財權得以強化。府院之間在預算問題上齟齬不斷,美國歷史上發生的十幾次政府關門事件都是在1970年代之後,可見,財權才是兩黨之爭的焦點所在。

  共和黨連續兩次失去白宮大位,但一直以財權約束奧巴馬,關門危機時常上演。民主黨領袖哈里·里德就諷刺共和黨並沒有執政能力,共和黨上台之後就導致國土安全部面臨關門,讓美國面臨恐怖襲擊的威脅。這樣的說法也不無道理。共和黨在國會優勢空前,但黨內並不團結,尤其是以茶黨為代表的保守派,也許並不知道要保守什麼東西,只是在不斷抗拒奧巴馬。如同上次債務上限的爭吵,共和黨的強硬並沒有帶來加分,反而推高了奧巴馬的人望。因此,兩黨不斷實踐邊緣策略,每次危機都在最後時刻尤其是深夜得以化解,上演有驚無險的大片。

  政府關門的危機折射出美國政治系統的機能障礙,不要說兩黨合作了,減少惡鬥也是比較難的。在府院之間尋求比較穩妥的合作之道,提高政治效率,而不是陷入無休無止的纏鬥之中。福山說美國政治面臨著行政司法化和利益集團影響力蔓延的雙重侵蝕,民衆對政府的信任在下降,而民衆對政府的不信任會誘發對行政分支的司法審查和國會對行政施加更多法律限制,兩者都會導致政府僵化與失能。圍繞財權而進行的激烈博弈,以及隨之而來的政府關門危機都表明美國的政治系統喜歡上了“否決”,而不是合作,聯邦政府習慣性關門便是“否決政治”發作的病症。

  (作者:孫興傑 系吉林大學教師  2015-03-09 07:10:34來源:南方都市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