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巴菲特成功可歸結為三條箴言

http://www.CRNTT.com   2015-03-09 12:16:00  


巴菲特
  中評社北京3月9日訊/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無法效仿的嗎?這位“奧馬哈聖賢”(Sage of Omaha)能否被克隆?巴菲特的傳記作者之一羅傑•洛溫斯姆(Roger Lowenstein)認為,巴菲特的成功經驗可以歸結為3條箴言,其中兩條可以適用於其他人,而第3條無法複制。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迎來50周年紀念日之際,這家投資基金暨工業綜合企業是美國市值排名第4的公司,員工多達34.1萬人。那麼問題來了: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無法效仿的嗎?換句話說,這位“奧馬哈聖賢”(Sage of Omaha)能否被克隆?

  巴菲特的長期合作夥伴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認為,嘗試效仿巴菲特的人實在太少了。他在今年致股東的信中寫道,“我認為其他地方應該更多嘗試不同版本的伯克希爾體系。”該“體系”是一種良性獨裁,“在一段極為長久的時間內非常依賴於一位有想法的領導者,讓他不斷提高”。

  我們沒辦法都直接跳到84歲的高齡——至少一時半會到不了——但是,考慮到伯克希爾哈撒韋取得的巨大成功,而像它這樣的基金或公司卻如此之少,實在奇怪。念及時間的流逝,巴菲特和芒格都在信中以較大篇幅回顧他的經營方式。在我看來,這些經驗可以歸結為3條箴言,其中兩條可以適用於其他人,而第3條無法複制。

  第一條,要有耐心。按照芒格的說法,巴菲特總是表現出“一種幾乎非人的耐心”。伯克希爾哈撒韋原本是個棄子——一家慢慢走向倒閉的美國紡織廠——而且他在接手後的最初10年內僅收購了其他兩家企業。但他拒絕為了增長而倉促行動,而是耐心等待“報價合理的優質企業”出現。

  如今,巴菲特考慮事情的時間跨度仍然比別人都長得多。當今,市場以季度業績評判高管和基金經理,對衝基金推動企業支付現金,而銀行家們力推併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3至5年已經算是“長期”。這是私募基金收購、整頓並出售一家企業所需要的時間。

  對於巴菲特,以及所有正在為養老存錢的人來說,這幾乎是彈指一瞬。最好的結果來自於那些買入然後持有數十年的投資,讓複利和重新投資的股息在這期間發揮出它們的魔力。就像信中所寫的那樣,在伯克希爾存在的這50年間,單單標普500(S&P 500)股指的含股息回報率便達到11196%。

  宏觀地看,多數融資和交易活動基本上是浪費資金,主要造福了顧問和高管,而沒能讓投資者受益。“最好的決定常常是按兵不動,”巴菲特寫道。買入,對市場雜音充耳不聞,持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