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新加坡學者:政治大較量 東亞自由貿易談判

http://www.CRNTT.com   2015-01-01 00:20:56  


 
  從表面來看,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受阻於中、日兩國政治上的缺乏互信和釣魚島領土爭端,但從本質上看,則受到中日、中美、美日這三組大國政治關係的重疊影響,或者說受到在中國崛起過程中大國權力關係重新尋找平衡的強烈影響。從東北亞局勢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來看,冷戰所遺留下來的意識形態因素也仍然在繼續起作用。無論兩國在彼此的經貿版圖上佔據多麼重要的地位,雙方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始終存在,並深刻影響兩國對東亞秩序與地區事務的不同理解和構想。由於日本與美國在軍事安全上存在盟友關係,因此中國與美國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分歧也自然會影響到中國和日本的政治和外交關係,使得中國和日本的關係出現“政冷經熱”的特徵。從東亞三國實力對比角度分析,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後,中日韓三國權力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日本的發展並沒有沿著《日本可以說不》一書中的軌跡超越美國,反而陷入了兩個“失去的10年”,經濟陷入停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韓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與日本差距日漸縮小。尤其是中國崛起的速率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明顯加快,並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後率先復甦,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在2000年的時候,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但僅僅過了10年,到2010年的時候,中國的GDP就超過了日本,正式成為世界第二,目前中國的經濟總量大約是日本的兩倍。由於中國年均增長率仍遙遙領先於日本,且“安倍經濟學”政策造成了日元大貶,因此短期內中日經濟總量的差距仍將進一步擴大,這加深了日本的對華焦慮感。同韓國相比,日本在產業上的優勢也在縮小。近年來,韓國三星、現代等品牌的崛起對日本的電子、汽車等支柱產業造成了極大的競爭威脅。

  更讓日本國民心理難以承受的是,崛起的中國在社會、外交、軍事領域都展現出了更為強硬的姿態。在去年的釣魚島風波中,中國國內不僅爆發大規模的反日遊行並伴以打砸日本品牌的商品,而且中國方面加強了在釣魚島周邊領域的軍事、行政存在,中國軍事預算更是隨著國力的提升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靖國神社、釣魚島這些可能引起兩個鄰國強烈反彈的議題都可能使日本政治人物在國內政治中得分,政客們也可以利用這些涉外議題重新凝聚本已十分低迷的國民情緒。中韓的反對聲浪越高,日本政治人物就可能在國內獲得更多的支持。在這種日本處於下風的東北亞權力結構中,日本採取靠向美國、加入TPP談判就是可以理解的國家策略。從純經貿角度來看,TPP設定的貿易門檻可能更高,對日本國內的農業等產業的衝擊也可能更大。但從政治和安全角度來看,加入TPP有助於日本借助美國來平衡中國不斷增長的國家實力。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東亞新的國家聯盟重組過程中,中韓之間明顯加強了友好聯繫,中韓自由貿易區進程獲得了積極推進。11月10日,習近平與朴槿惠在北京會晤,雙方共同宣佈結束中韓自貿區實質性談判。在東北亞地區,中韓的接近改變了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傳統以意識形態劃分的大國聯盟關係。雖然日本與韓國都與美國保持軍事同盟關係,但是兩國之間因二戰歷史問題、領土爭端、經濟競爭和對中國崛起態度不同而日益產生矛盾,韓國總統朴槿惠不僅會說中文,而且上台後表現出加強韓中經貿和文化聯繫的強烈願望,這與日本首相安倍的對華強硬外交形成鮮明對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