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韓亞空難:對事故原因不應妄下論斷

http://www.CRNTT.com   2013-07-09 11:00:54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585號班機事故原因調查進行了1年零9個月。他們進行了包括飛機方向舵、液壓器、潤滑油、氣流、人員等幾乎所有可以進行的調查。但最後扔無法找出造成空難的決定性原因,此次事故成為懸案

  1991年3月3日,聯合航空585號班機於科羅拉多泉機場跑道四英里外墜毀。其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負責調查此宗事故長達1年零9個月。調查人員一開始是認定機件故障是飛機墜毀的原因。因此調查人員集中調查是否垂直尾翼的方向舵出了問題。他們取出方向舵內的液壓器進行研究。可是裝置內沒有曾經磨損的痕跡;而裝置內的潤滑油亦沒有異樣。調查人員轉而向天氣因素研究,資料題示,飛機在航程中曾遭遇過不穩定的氣流,而當天機場附近亦有強烈的回轉氣流(rotorwinds)。可是,這些簡單因素都被認為不足以導致這般嚴重的空難。其後調查人員又調查是否人為錯誤導致空難。他們聆聽過飛行記錄儀,發現機員都沒有犯致命的錯誤。只是當時飛機離地距離不足,機員最後沒法應變這次突發事故。因此,NTSB公布的第一份調查報告中(於1992年12月8日公布),並沒有得出結論。這份報告只說出“NTSB經過徹底的研究,都無法找出決定性證據去證明聯合航空585號班機失事的原因”。往後幾年,這次事故成為了一宗懸案。

  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中,事故的調查持續了3年多,僅遺體的辨識就從當年夏天進行到了冬天。在對飛機殘骸、碎片進行了完整實驗室分析以後,才得出事故結論

  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123號班機在關東地區群馬縣多野郡上野村附近的高天原山山脊墜毀。日本方面對事故的調查持續了3年多:墜毀時猛烈撞擊且發生大火,導致大部份罹難者的遺體殘缺不全。時值夏季,遺體腐敗得很快。當時還沒有DNA辨識技術,因此動員了許多當地醫師以及全國的法醫和牙醫,協助在酷熱及屍臭之中辨認罹難者身份。直到該年冬天才完成。在調查開始時,日本官方將此次事故作為一次犯罪事件來處理,將墜機現場作為犯罪現場封鎖,並拒絕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及波音公司的調查人員介入調查。後來在NTSB調查組的說服下,日本同意美國人員進入調查現場,然而波音公司的人員因被認為是嫌疑犯而受到監視,不能自由行動。在對飛機殘骸和飛機飛行記錄進行完整而冗長的調查和實驗室分析以後,終於得出了“飛機機尾曾經受傷,波音公司沒有妥善修補,飛機爬升到高空以後金屬疲勞達到極限導致機艙破裂“的結論。

  □ 結 語

  根據國際民航組織《民航公約》中“附件13”的宗旨,事故調查的目的並不在於責備哪一方。而是為了查明事故的確切原因,預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而調查結論總是在嚴謹的調查、精細的分析之後才得出的。

  (來源:網易新聞評論《另一面》2013年7月9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