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火燒得蹊蹺,權威聲音在哪?

http://www.CRNTT.com   2013-06-06 11:43:29  


 
  就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國新辦早就提出了“四講”策略:盡早講、持續講、準確講、反覆講。吉林德惠大火,灼傷人心,比大火更傷人的就是這種可怕的緘默。公眾需要真相,需要完整而不是剪輯後的真相;需要官方道歉,真誠而不是敷衍的道歉;需要究責,真正拿責任人開刀而不是找幾個替罪羊。遺憾的是,就目前而言,所有的這一切都似乎太遙遠、太奢侈。

  遇難者的人數,難道很難統計嗎?為何到現在為止仍沒有準確的人數?遇難者的名字又很難公開嗎?公開,才能滿足公眾知情權,便於監督,公開也是對遇難者的告慰。別小看那種名單,每個遇難者都有尊嚴,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繁華未享,青春破裂,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死後連一個名字都是秘密?

  除了吉林德惠大火,蹊蹺的還包括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

  蹊蹺之處有二,一是火災原因充滿疑雲。當地政府一開始公布的原因是“高溫、風太大”,後來,黑龍江消防總隊稱:金屬配電箱的導線與箱體摩擦,導致外皮破損,進而短路打火,引發火災。到底哪個是真的?高溫就能“火燒連營”?摩擦就能導致78個儲糧囤過火?即便不是人為縱火,但如此解釋,實在詭異,也許相關部門缺少一個精明的編劇。

  更令人無語的是,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造成的損失,日漸縮水。一開始媒體稱,損失過億或上億,然後是8000萬,到後來黑龍江的說法是300餘萬,有網友調侃,“這真是戲劇性的變化,第一次說損失過億,第二次說損失近億,第三次說損失8000萬,第四次說損失300萬。敢不敢更進一步:中儲糧大火燒出了幾億GDP?!”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在權威聲音缺席的當下,再離奇的事情都可能發生。一個很簡答的道理是,如果確實損失近5萬噸糧食,怎麼也不可能只有300萬吧?

  這是一個“我不信”的時代,原因有兩點,一是權威聲音缺席,或者不夠及時出現;二是,雖然及時發聲了,但真真假假,真中有假,摻水太多而導致遠離真相。

  真相缺席太久了,人心就會倉惶。權力失去公信了,生命就會變得卑微而無奈。如何告慰那死難的生命,以及無辜的糧食?(文/蘇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