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謝長廷雖加入中委會卻註定孤身走我路

http://www.CRNTT.com   2013-05-10 08:44:00  


看來,謝長廷在“中委會”只能是“千山我獨行”、“孤身走我路”矣。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訊/澳門新華澳報評論員富權今天撰文《謝長廷雖加入中委會卻註定孤身走我路》分析認為, 謝長廷雖然終於加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但其在“中委會”內將會很孤立:他加入“中委會”只剩下“維護黨的團結”的功能,有游錫堃、邱義仁“把關”,要本來就是“拒中派”的蘇貞昌調整兩岸政策,難矣。

  在紛擾了半年有餘,一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在蘇貞昌主席迫於必須在赴美訪問時能向華盛頓表明其擁有可以“搞掂”兩岸政策的急切需要之下,終於峰迴路轉,於昨日主持了“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儘管按照古今中外有關機構會議的規律,首次會議確是不會達成甚麼結論,但從“中委會”昨日會議的情況看,即使是在今後也將難以達成什麼共識,更遑論能作出什麼結論,這個機構只是一個“清淡會”甚至是“辯論會”而已,黨內對調整兩岸政策的兩個極端主張,將會在這個機構內進行激烈交鋒,甚至不排除會演變成黨內分裂,導致有人出走,另起爐灶。

  作為民進黨內“交流派”一面旗幟的謝長廷,昨日出席了“中委會”的首次會議。但他是否能在遭受四面夾攻之下仍能堅持下去,有待觀察。實際上,民進黨成立這個“中國事務委員會”,本來就是謝長廷的主張,而且按照他與蘇貞昌的約定,將會由他出任其召集人。但後來謝長廷卻不願加入,這既是出於蘇貞昌“背信”,在謝長廷履約在黨主席選舉中保持中立之後,卻拒絕讓他出任“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的“私心”,更有謝長廷不滿蘇貞昌將“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定位,從最初連蘇貞昌也已同意的“民共交流平台”,降格為“黨內兩岸政策溝通平台”的原因。但經過認真反思,尤其是黨內湧起一股謝長廷應與蔡英文分工合作,由謝長廷選民進黨主席,而蔡英文則選“總統”的主張之後,謝長廷就藉著陳菊等黨內元老進行勸進的下台階,“唔嫁又嫁”地入了“會”。這個變化,可能是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