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伊春空難看“天上的擴張”

http://www.CRNTT.com   2010-09-06 12:02:48  


 
地方政府飛天衝動

  地方政府的飛天衝動,創造了近年來支綫航空的繁榮,他們甚至創造出“支綫模擬航空公司”,這種模式最大的風險,正是安全。

  此次失事的航班屬於支綫航空公司河南航空,飛的是支綫航綫。

  支綫航空通常是指省內或省與省間連接非省會城市的航綫,一般採用100座以下的小型客機執飛。

  在中國,盡管與西方國家相比機場密度還遠遠不夠,建設更多的支綫機場是必然需求,但航空公司們長久以來都對支綫航空並不感興趣。

  支綫航空的機票並不好賣,因為乘客天然地覺得小飛機不安全,不願意乘坐。除此之外,支綫航空的成本也更高。

  “如果說大飛機是公共汽車,那麼支綫就像出租車,但國內乘客現在只願意付公共汽車的票價。如果票價相當,支綫飛機單座運營成本比大飛機高,再加上支綫飛機的飛行員嚴重缺乏,航空公司一直不太願意購買支綫飛機。”此次失事飛機的製造商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大中華區總裁關東元,曾經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如此抱怨。

  而在中國,支綫航空市場的成本要更高。為了保護本國的支綫客機研製,從2001年開始,中國政府對外國製造的支綫民用飛機,在徵收6%進口關稅的基礎上,加收17%的增值稅。加上國內的小機場收費比大機場高,飛支綫機場相對成本更高,航空公司普遍缺乏開通支綫航綫的熱情。

  但是,地方政府的飛天衝動,創造了近年來支綫航空的繁榮。

  對於地方政府,“民航經濟”並不是一個虛妄的概念。擁有本土航空公司,是一張難得的城市名片。而開通支綫航班,能直接產生經濟效應與社會效應。比如漠河市開通支綫機場後,雖然機場本身是虧損的,卻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當地財政收入一年之內增加了兩倍。

  不過,地方政府一度沒錢補貼和修建支綫機場,但依靠土地財政和經濟刺激計劃盤活財政的他們,不僅開始修建支綫機場,而且尋找那些有擴張欲望的航空公司建立所謂“戰略合作關系”,目標是建立本省本市的航空公司。

  江西省宜春市目前也在修建支綫機場。其市長龔建華就曾因此對南方周末記者感慨道:“我們在金融危機中占了便宜。”

  在運營機場上,地方政府為此設計出了一個“支綫模擬航空公司”模式。這種模式最早在內蒙古試驗成功,然後被其他地方迅速複制。實際運營哈爾濱至伊春航綫的,就是一家在今年5月成立的“黑龍江支綫模擬航空公司”。

  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空公司,而是通過租賃航空公司的飛機來執飛支綫航綫。它付給航空公司租金,確保航空公司保本。如果有盈利,按照比例分成。這裡,付錢的往往是支綫模擬航空公司的股東們——支綫機場及其背後的地方政府。“支綫模擬航空公司”模式最大的風險,仍是安全。

  其租賃的飛機大部分是在航空公司總部基地外的區域運行,機組調配空間和維修保障的能力都弱於總部。

  而從其他地區調來的飛行員對支綫機場的地形氣象條件不夠熟悉,加上這些支綫機場往往是旅遊旺地,飛行員常常出現違規超時飛行,潛藏的安全隱患很大。

  國家民航總局隨後出台了衆多補貼支綫機場的政策,其支綫機場建設規劃也顯得雄心勃勃。2009年至今不足兩年時間內,河南航空、河北航空、天津航空、成都航空、昆明航空、首都航空等多家以省市名字命名的航空公司成立。

  伊春空難則提示公衆,由於支綫航空發展過快,支綫機場的管理和設備相對滯後。

  今年,伊春市已打報告向國家尋求建設補助,為林都機場升級。其中一筆重要款項,便是用作安裝機場的盲降系統。南方周末在伊春空難現場的記者在林都機場的辦公樓看到,“盲降籌備辦”的牌子依然還高高懸著,只不過,42個生命已經逝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