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伊春空難看“天上的擴張”

http://www.CRNTT.com   2010-09-06 12:02:48  


誰來規制失速的民航業? (CFP/圖)
 
民航全速前進

  “中國買飛機,買得很雜,全世界的機型基本都買了。這給管理和安全帶來一些問題。”

  觀察者發現,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但民航界似乎忘記了歷史。

  六年前東航飛機發生包頭空難時,東航正在重組雲南航空;八年前的兩次空難——國航釜山空難和南航大連空難發生時,國航與南航各自的內部重組,均處在磨合期,而這一次,國航重組深航關鍵時刻,深航控股子公司河南航空大空難。

  在“民航強國”和規模經濟的思路指引下,近幾年國內航空公司縱橫聯合、重組壯大、發展規模的力度很大。除了國航重組深航,目前,東航和上航正在重組,海航內部重組磨合。“重組,就要把兩套安全管理制度放一起,很可能會有細節的衝突,正像是把奔馳的軲轆裝在寶馬上,會有不合適的地方。”中國民航大學航空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重組中,保證航空安全的首要工作很容易被忽視。

  同時,過去五年裡,中國引入了大量的各種型號的民用客機。“中國買飛機,買得很雜,全世界的機型基本都買了。這給管理和安全帶來一些問題。”西飛集團市場營銷部總經理張小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一位航空製造業不願具名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民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被動地購買飛機。因為飛機充當著中國平衡國際貿易的籌碼——每當美國和歐洲大喊中國貿易順差過大時,中國往往會宣布購買一批飛機。這是那個著名的等式“中國要賣8億件襯衫才能買得起一架空客飛機”的緣由之一。

  除了被動購機,還有出於擴張需求的“購機運動”。河南航空前身——鯤鵬航空開航後兩個月,即與當時的中航商用飛機公司簽署了購買100架國產ARJ21飛機的協議,總金額近200億元,而此機型尚處於研發當中。同時與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簽訂100架ERJ190型飛機購機協議。這兩筆超大訂單,被業界調侃為“毫不掩飾的互相利用”——顯然,協議不可能被認真和完整地履行,但買飛機的和賣飛機的都很好地宣傳了自己。

  除了巨量購買飛機,支綫航空和支綫機場的“躍進”,更是近年來航空業全速前進的縮影。根據2008年國務院批准通過的《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到2020年,國內將新建97個機場,主要是支綫機場,而目前中國僅有333個地級市。

  以黑龍江省為例,一年內開通了三個支綫機場,分別是伊春林都機場、大慶薩爾圖機場和雞西機場。伊春機場2008年7月開工建設,原定的三年工期被縮短到一年以內。2009年8月27日,伊春機場通航。2010年8月24日,空難發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