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智庫:中華文明 本土文化融合外來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7-16 00:25:11  


 
  黃帝喜歡雲,官職都用雲來命名,軍隊號稱雲師(“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這一偏好反映在當時各地器物上均開始流行雲紋,並成為日後中華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從出土文物看,黃帝所在的新石器時期以勾雲紋為主,商代青銅時期的器物常見雲雷紋,此後歷朝歷代都使用雲紋,但樣式各有不同。

  “五帝”時代統治實行“家天下”。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並稱“五帝”。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兩個嫡子。五帝中,帝嚳和堯是嫡長子系列,顓頊和舜是嫡次子系列。嫡長子玄囂分封在長江中游,嫡次子昌意分封在長江上游(若水,即雅礱江)。

  由於黃帝長壽,兩個嫡子均未能接班,繼任者是孫子顓頊。此時天下太平,天子不再需要四處征戰、居無定所。於是顓頊赴任後,開始在黃河中游建造統治中華大地各諸侯國及部落的帝都(有多種說法,例如河南鞏義雙榆樹遺址)。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石峁古城。它是2021年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過去十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唯一上榜的中國遺址。

  石峁城位於陝西榆林神木高家堡鎮,面積至少425萬平方米,規模遠大於年代相近的良渚遺址,相當於6個故宮,是已發現的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也是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城市。經系統勘察和科學檢測,確認興建於約4300年前,正是顓頊與帝嚳的統治時期。廢棄時間約3800年前,即夏朝建立之後。

  這座古石城由皇城台、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皇城台相當於故宮太和殿,內城則相當於紫禁城,外城相當於北京城。這已經完全具備國家都城的基本形制。石峁古城的城內密集分布著宮殿建築、房址、墓葬、祭壇、手工業作坊等龍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遺跡。石峁城牆格局很像北京、西安古都的形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非常符合都城建設的特徵。

  石峁古城以牆藏玉,6000餘件,是中國文化中瓊樓玉宇的神話來源。石峁玉器品式多樣,有祭祀用的玉圭、玉璧、玉琮、玉刀等,也有生活和裝飾用品,且製造工藝也已達到相當的水準。作坊區還出土了上萬根由動物骨頭打磨而成的骨針,其中最細的甚至達到了毫米級。石峁雖是出土玉器最多的古遺址,但周邊並無玉礦,說明是石峁作為政治經濟中心從外部輸入的玉器。

  石峁是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融合的地區。顓頊在此建城就是為了方便統治游牧區與農耕區。在顓頊之後的帝位爭奪戰中,嫡次子系列的鯀(顓頊之子、黃帝的曾孫)失敗了,最高權力被嫡長子系列的帝嚳(顓頊之侄、黃帝的曾孫)獲得。帝嚳為確保權力穩定,並彰顯地位的合法與正宗,沒有居住在顓頊所建的石峁古城,而是選在黃帝曾經的辦公場所——陶寺,並予以擴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