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智庫:中華文明 本土文化融合外來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7-16 00:25:11  


 
  從考古成果來看,在黃帝出現而初步開始形成中華文明之前,中華文化主要分布7大區域:遼河流域(北方地區)、黃河上游(甘青地區)、黃河中游(中原地區)、黃河下游(海岱地區)、長江上游(成渝地區)、長江中游(江漢地區)、長江下游(江浙地區)。這樣劃分大體涵蓋主要文化遺址,且可以清晰勾勒“三皇”時期中華文化的區域分布。從這個角度看,黃帝部落既可能來自中原地區,也可能來自甘青地區或北方地區,而後者的可能性甚至更大。

  約5000年前,地球氣候最適期結束,大部分地區發生了從濕潤到乾燥的轉變。古西亞與古埃及的城邦國家因環境惡化而戰爭頻繁,不停有族群向四面擴散,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栖息地。東亞地區因自然條件優越,逐漸成為各路遷徙族群的目標樂土,並與當地的眾多本土族群在這片“新大陸”上接觸、衝突、融合,對土地、資源與人口進行重新分配。

  “三皇”時期中國大地部落密布,已有大小尊卑之分,最強大者稱“帝”,附屬部落被封為公侯,公侯首領的子嗣稱公孫。伏羲氏部落衰弱後,神農氏部落頭領聯合燧人氏部落取而代之,成為部落聯盟之首,自稱“炎帝”。4700年前,青藏高原地區驟冷,赤楊屬植物絕跡,羊齒類孢子劇減,當地居民為求生存大量向東遷徙。黃河流域聚集了來自西部、北部的部落,碰撞和戰爭不可避免。

  中國西北地區有一支游牧部落,居住在野獸出沒的地區(“有熊國”),國家不大(“少典”),游獵為主(“遷徙往來無常處”),擅長馴養動物(“教熊、羆、貔、貅、貙、虎”),還會使用中原地區尚未出現的戰車(“軒轅”)。這種戰車與幾百年前西亞出現的戰車是否一致已不可考,但先進的軍事裝備令其所向披靡。

  沒有人知道這支部落來自哪裡,衹知道他們遷徙到渭水上游支流姬水的旁邊,以“姬”為姓,並與“有蟜氏”部落聯姻,生下來的部落新首領被稱作“公孫軒轅”。從其父母雙方的特徵來看,都有可能不是當地的本土居民。或者因交流頻繁,發明較多。總之該部落帶來眾多新鮮事物,並開始挑戰神農氏數百年的權威。

  神農氏“炎帝”雖然仍在維持天下共主的統治,但已世衰。軒轅氏戰力強大,且憑藉戰車有快速移動的軍事優勢,與神農氏開戰。在阪泉(北京延慶)三戰而擊敗神農氏“炎帝”,軒轅氏成為北方實際上最強的部落(“得其志”)。

  “公孫軒轅”挾天子以令諸侯,引發眾多部落不滿。位於黃河下游、江淮流域的眾多部落,不服號令,尤其以蚩尤部落最不聽話(“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不僅如此,蚩尤氏集結了眾多(約81個)東方與南方部落,主動清君側,向軒轅氏發起挑戰,進攻至涿鹿(河北張家口涿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