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 |
中評智庫:王英津續論“中華民國”問題 | |
http://www.CRNTT.com 2016-03-02 00:18:22 |
第三,就現實層面而言,“全中國代表說”得不到主流國際社會的承認。首先,台灣方面如果繼續依據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這不僅與事實不符合,而且根本不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其次,“中華民國”的國際支持力日漸式微。從國際實踐來,大陸建交國已達172個,而台灣依靠以前的“金錢外交”,現維持著22個(截止到2015年12月)袖珍型“邦交國”,以維護其“國家形象”。隨著大陸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兩岸力量對比的差距會進一步擴大,台灣當局會面臨進一步的“邦交危機”,甚至會出現塌方式“邦交危機”。當台灣當局的“邦交數目”由雙數變為單數,甚至趨於“零”時,台灣當局會對所謂“中華民國”的“法統”作如何解釋?這並非“聳人聽聞”,而是台灣方面不久就可能會遇到的“危機”。 鑒於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筆者認為,台灣社會應採取務實主義的態度,在所謂“中華民國”問題上不要向大陸方面提出過高的“價碼”,應適時“見好就收”,免得落入“無花空折枝”的境地。 (三)兩岸須共同面對:“中華民國”究竟是什麼? 1、兩岸均應秉持務實主義的態度 分析至此,筆者認為,兩岸雙方均須以務實主義的態度來共同面對“中華民國”問題,而不是單由台灣方面要求大陸方面“正視”所謂的“中華民國”。 大陸堅持“完全推翻論”、“(完全)政府繼承論”,在法理上毋容置疑;但就事實而言,大陸也要務實面對中華民國被推翻時所留下的這個“剩餘政權”,大陸即便不贊成“不完全政府繼承論”,也需要面對台灣當局目前在台澎金馬地區行使有效管轄並得到台灣民眾支持這一客觀事實。如果大陸方面不打算接續1949年的國共內戰,繼續通過戰爭把“中華民國”的這一部分“剩餘政權”徹底消滅,那麼就必須面對這一政權,並在“一個中國”框架內給對方預留相應的、可被對方接受的空間和位置。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