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警惕中國經濟低質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08:34:53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訊/在中國,1986年的1元錢廣義貨幣大致能帶來1元錢的GDP,而現在卻只能帶來0.50元的GDP。與此同時,1980年的1元投資能換回4.1元GDP,但到2011年卻只能換回1.8元的GDP。投資者報發表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文章分析,這些都意味著什麼?又是如何發生的?

  全世界都承認,自1978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在這34年間取得了年均10.0%的GDP增速。作為三十多年來經濟高速增長的結果,中國經濟總量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果按照年均GDP增速來劃分,我們可以把1982年至2011年這30年劃分為各10年的時間段,即1982~1991、1992~2001、2002~2011,這三個十年的年均GDP增速分別為9.7%、10.4%與10.6%,越來越快的經濟增長速度,既反映了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程度加深(從而更深入地享受人口紅利與全球化紅利),也反映了中國政府管理宏觀經濟波動的能力上升。然而,高增長背後的經濟增長質量,卻不容樂觀。

  中國的投資率(總資本形成與GDP之比)由1980年的35%一路攀升至2011年的49%。接近50%的投資率不僅是當前主要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中最高的,即使與日本、韓國等東亞經濟體的歷史可比時期相比,前者也是最高的。然而,投資率的上升卻伴隨著投資效率的下降。

  經濟學用每年總資本形成增量與每年GDP增量之比,即“增量資本產出比”這個比率來反映1元錢投資下去,能夠換回幾元錢的GDP。從圖1中我們不難發現,該比率已經由1980年的4.1降至2011年的1.8,而1980年至2011年這32年間的平均水平為3.1。增量資本產出比的下降意味著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效率的下降。

  中國的廣義貨幣(M2)與GDP比率,由1986年的64%上升至2011年的183%。該經濟貨幣化比率也是當前主要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中最高的。

  當然,由於中國金融結構過於偏重銀行間接融資,中國的M2與GDP比率與其他國家並不完全可比。不過,我們可以用中國增量GDP與增量M2之比的歷史演進來展開分析。該比率由1986年的0.94下降至2011年的0.50。換句話說,1986年,1元錢廣義貨幣大致能帶來1元錢的GDP,而現在1元錢的廣義貨幣只能帶來0.50元的GDP。這意味著中國的貨幣信貸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推動能力在下降。如果改用增量GDP與增量人民幣信貸之比來衡量,結果是基本相同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