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中國家長正陷入教育恐慌? | |
http://www.CRNTT.com 2012-09-17 14:45:57 |
中國教育打幾分? 在批評中國教育時,需要先想想我們批評的到底是教育嗎? 記者|黃 祺 除了足球,在中國,最容易被人罵的目標恐怕就是教育了。有學者認為“在中國的所有問題中,教育問題最為嚴峻”。但也有教育人士稱,輿論對中國教育的評價有失公允,教育成為社會風氣的替罪羊。 一個測試,兩種解讀 一則舊聞一直困擾著中國教育界。 2010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2009年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評結果。在全部三項測試中,中國上海學生平均成績為556分,在60多個參與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一。 PISA測評是一項主要針對15歲學生的評估,考核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其結果可以為各國教育政策提供相關依據。上海學生參加的這一次測試,共有34個OECD成員國,和中國等31個非成員國家和地區參試,人數達到47萬。上海是中國內地第一個正式參加該項目的地區,152所學校的5115名學生參加了測評。 PISA測評的評估工作在各參與國共同監控下,由國際專家進行。除了評估學生成績,還收集有關學校、家庭和制度方面的數據來解釋學生成績的差異。因此也被稱為一項最全面的國際學生評估。 上海學生取得的喜人成績,一時間被中國媒體廣為傳播。這些報道認為,PISA測評中取得的好成績,對中國教育是一種肯定。不過,立即有不同的聲音對此結果進行了另一番解讀。 報告指出,中國的考試競爭非常激烈,學校通常會讓學生每天學習很長時間,並且周末也會讓學生學習,中國學生比美國學生在體育、音樂和其他與考試無關的活動方面花費的時間都要少。在65個國家和地區中,上海學生報告的每周校內上課時間位於第14位,校外上課時間為第9位,學生課業負擔偏重。 有教育學者認為,中國學生的“第一名”,是用犧牲更多活動時間換來的。他們認為,PISA測評成績只能反映基於記憶的知識積累能力,這是中國教育的傳統強項,而學生的創造力、研究能力並沒有多少改善。 這樣的解讀並不新鮮,也是中國教育給人留下的普遍印象:一方面,中國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表現優秀,而另一方面,中國學生被認為是一群只會死記硬背的考試機器,他們呆板,無趣,生活能力差,除了讀書什麼也不會。 但是,張人利對這樣的分析卻很反感。張人利是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他認為社會對中國教育的種種批評有失公允。 就PISA測評結果而言,張人利認為,上海學生的學業負擔排名並不是非常靠前,這說明中國學生學習“性價比還好”。對於中國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的評價,張人利有不同的意見。“沒有記憶就沒有教育,光有記憶也不是教育。”他認為,中國學生基礎知識扎實是一個優點,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至於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由於PISA測評是文本測試,因此無法體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對於PISA測評結果我的認識是:首先,一次測試成績不能說明什麼;第二,中國教育不是沒有問題,但中國教育也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麼差。”張人利說。 中式教育的症結 2009年PISA測評結果中,亞洲國家學生表現優秀,這引起了美國媒體的討論。事實上,標準統一、要求嚴格的亞洲式學校教育方式,不時會受到稱讚。布什政府在2002年通過“不讓一個孩子落後”法案,要求所有公立學校定期測試學生的閱讀和數學能力。州政府根據考試成績來決定學校是否達標。如果學校連續兩年沒有達標,也沒有任何改進跡象,將面臨嚴重後果,包括最終解雇所有教師,甚至關閉學校。這個法案被一些人理解為向中國式教育方法學習的結果。 張人利校長和他學校的老師,在剛剛過去的暑假裡受邀對新加坡教師進行培訓,傳授他們的教學經驗,張人利認為,這也是中國教育方式受到肯定的一個證明。 但在中國國內,教育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批評和質疑。 學業壓力大、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衡、競爭越來越早……面對各種批評,張人利認為其中一些不夠公允。“一些所謂的學者舉例說,某個小朋友,家庭作業做到晚上12點。一個小朋友的情況可以代表大多數學生的學業負擔情況嗎?” 教育學學者、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岳龍對各種社會批評則表示理解。岳龍告訴記者,學校教育總是滯後於社會發展,但學校教育應該盡量縮短與社會發展之間的距離,而目前國內的學校教育,與社會要求脫節太嚴重。 岳龍說,這種滯後體現在很多方面。在上一代家長的觀念裡,“教育”就是把孩子送進學校,如今,家長和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與過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老師不僅要是一個傳授知識的人,還要承擔心理疏導、人生指導的責任,但我們目前對教師的要求,並沒有明確的標準,因此一些老師很難符合家長和社會的期待。” 教育界的一個共識是,統一、單一的評價機制,是中國教育弊病的根源所在,因此,教育改革首先要改掉“獨木橋”。 關於考試在教育中的角色,英國伊頓公學校長托尼.裡特做了一番闡述:“學業成績並不是唯一。英國傳統的所謂自由式教育理論是不錯的,指向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政府用考試的形式評測學生也沒錯,可如果做得過頭了,就向學生發出了錯誤的信息:考試是最重要的。中國的高考就是這樣。”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