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英國如何進行醫療衛生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2-07-02 10:45:30  


  中評社北京7月2日訊/國家公共衛生服務(NationalHealthService)是英國正式建立福利國家的重要標誌之一,主要包括三大體系:社區衛生服務、醫院和全科醫生(Gen-eralPractitioner)。國家公共衛生服務的架構在其61年的歷史中始終沒有發生變化,但出現明顯的調整。

  “撒切爾主義”時期公民治理的中興

  1979年後,保守黨進行了以“新公共管理”、“私有化”、“合同外包化”以及“市場化”為代表的國家內部改革。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開始重新調整了國家、社會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公民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公共服務改革中。政府對於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由大包大攬變為政府與私有部門、第三方機構以及志願性機構的合作。此外,醫院、全科醫生與社區衛生服務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第一,新公共管理改革使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加注重公民(消費者)的需求,通過給醫療系統注入“企業式”的管理模式來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式的價值觀強調公民通過“選擇”來接受或拒絕服務,有機會和有權利選擇不同的服務提供者。這與以往公民只有通過“投訴”或“勉強接受”的方式來獲得服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更加注重效率、反饋性和公民選擇醫療服務的多樣性。新公共管理還引入了嚴格的“績效評估”機制。通過評估機制,政府一方面可以清楚地知道政府的花費是否合法、合理;另一方面,保守黨政府也想通過績效來反映政府對於公共服務改革所取得的效果。

  第二,在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內設立專職管理人員,大幅增加專職管理人員的權力,目的在於通過權力的重新劃分,督促醫生對病人和公民負責。在“內部市場機制”的背景下,醫院向不同的醫療服務提供者購買服務,同時監督和評估醫生提供的服務。“內部市場”改革同時也改變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係。在制度上消除了患者選擇不同全科醫生的障礙,置醫生於一種“競爭性”環境。

  第三,到1980年,國家面臨越來越沉重的財政負擔,政府相信,國家衛生醫療機構的資金應更多來源於市場,從而使自身擺脫苦不堪言的資金重負。撒切爾時期試圖用以“保險為基礎”的資金來源取代以稅收為基礎的資金支持,但卻在內閣中半途夭折,因為內閣大多數成員認為這做法將觸動英國公民最敏感的神經,擔心保守黨會在大選中失去選票。然而,由於市場機制的介入,國家公共衛生機構中的部分服務已經外包給私有部門,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資金完全由政府提供的局面。

  第四,20世紀90年代,梅傑政府更加強調“公民”在公共衛生服務中應該處於中心的位置。1991年,梅傑首相頒布“患者憲章”(Patient"sCharter),旨在強調公民在公共衛生服務中應該享受的服務標準和地位。例如,患者第一次享有了“個人門診預約”的權利,不再需要在同一時間同多個患者共同等候醫生,從而影響患者可能的治療時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