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音樂人活不下去了?

http://www.CRNTT.com   2012-04-27 14:05:06  


世界知識版權日,中國音樂人集體抗議《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盜版猖獗、網絡免費音樂橫行,音樂版權保護目前最大的問題在哪里?(中國廣播網)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訊/進入數字時代,音樂依然無所不在。包括傳統唱片、音樂彩鈴、在線音樂、影視配樂等在內的音樂產業規模已達1000億元,但是詞曲作者和唱片公司等音樂權利人所分到的份額不過2%至3%。一位音樂人說:“用慘淡經營都不足以形容音樂產業的現狀。”

“做音樂不如說相聲”

唱片業面臨人才流失

  在音樂產業的論壇上出現相聲表演並不多見。3月29日,在2012年東方風雲榜“真音樂.大聲唱”論壇上,當“嘻哈包袱鋪”在嘉賓發言間隙上台表演相聲時,坐在台下的盧建內心百感交集。就在年初海蝶唱片公司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有人對身為董事長的他說:“現在唱歌不如轉行去說相聲。”

  “當時我們開會討論不同藝人的規劃,都很難,每個藝人算來算去好像都不太容易掙錢,其中有一個歌手討論到最後,他的經紀人急了,說要不就讓他轉型說相聲。他給的理由也很充分,說相聲的成本很低,不需要企劃,不需要宣傳。”盧建說。

  “轉行說相聲”固然是情急之下的憤激之言,但在唱片業長期的不景氣下,大批音樂人紛紛轉崗甚至轉行,為影視作品寫歌、拍廣告、開飯店,不一而足。太合麥田唱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宋柯的經歷頗有代表性。這位在唱片業浸淫20多年的資深音樂人在宣布公司不再簽約藝人後,在北京CBD開了一家烤鴨店。朋友們近來一見到他,總要開玩笑:“老宋,不做唱片,改做鴨子了?”

  “毫不誇張地說,現在要是只靠音樂本身,95%的音樂人都活不下去。歌手還好些,至少還有演出和代言,最慘的要算詞曲作者,單純寫歌絕對養活不了自己。”飛行者唱片公司董事長鐘聲說,“這個行業已經越來越不成其為一個行業了。”

  他的說法得到了一些詞曲作者的印證。中國流行音樂學會副秘書長李廣平說,一首歌有的能賣個三五千元,知名一點的作者能賣到一兩萬元,但創作一首歌往往費時甚久,會不會有歌手和唱片公司購買也說不好,所以大部分詞曲作者都是業餘搞創作,“靠寫歌,早就餓死了”。

  台灣詞作家方文山說,儘管自己在詞曲作者中算是知名度和曝光率都較高的了,但主要收入卻不是來自音樂本身,“音樂收入只占我總收入四成而已”,而來自版稅、演講、雜誌的專欄、文案以及開餐館的收入約占六成。

  人才的流失導致我國音樂產業的基礎——歌曲創作——持續下滑,一個直觀的數字是唱片公司的出歌數量逐年減少。2009年全國共出版歌曲及樂曲錄音製品1959.81萬片(盒),較2008年下降15%,僅為2005年數量的54%。

  傳統唱片的銷量也一落千丈。據中國音像協會統計,從2003年到2009年,我國CD唱片銷量從12.2億元下滑至1.3億元,萎縮近90%。盧建說,在唱片業的黃金時期,一張專輯賣上百萬張並不罕見。而如今海蝶唱片推出新人許嵩的《蘇格拉沒有底》賣了20萬張,就已是2011年銷量冠軍了。他說:“只有音像公司、唱片公司有飯吃,創作人能夠維持一個基本的生活,人才才不會流失,才會有大量優秀的、有才華的人進入這個行業,也才會有更多優秀的作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