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秦曉:中國改革不能止步

http://www.CRNTT.com   2012-01-24 08:59:36  


 
  上世紀30年代,當西方經濟體陷入“大蕭條”之際,列寧-斯大林模式推動蘇聯經濟迅速增長,在經濟學家中間引發了熱議。三、四十年後,日本模式引起了另一場熱烈的辯論。然而,歷史已經宣判了這兩種模式的失敗。前者是一種僵化的模式,以犧牲個人權利為代價,竭力發展經濟和軍事實力。後者則導致價格扭曲、資源錯配和官商勾結。

  現代民主和市場體制需要進一步改善,但它們仍然是可行的,而且人類迄今尚未找到更好的選擇。

  那麼,這帶給中國什麼教訓呢?中國政府在上世紀70年代末啟動改革開放的進程,隨後放棄了計劃經濟,轉而採用了社會主義市場體制。這使中國經濟得以避免崩潰並迅速增長。在轉型的初期階段,由於市場尚不發達,政府有必要發揮主導作用,因此產生了與東亞或日本模式類似的政府主導型體制。如今,這種政府主導型模式的使命已經完成,接下來我們應該擺脫特殊利益團體的掣肘,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推進市場改革。

  當前有兩項任務必須完成。第一,政府必須把重點從發展經濟,轉向完善法治和提供公共服務。第二,經濟體制必須從政府主導轉向市場主導,政府則發揮監管的職能。

  要實現上述目標,政府必須廢除各類經濟和市場活動的審批程序(有必要實施監管的行業除外)。必須停止干預市場價格和交易,逐步廢除對土地、勞動力、能源、礦物以及資本價格(利率和匯率)的管制。政府必須改革壟斷企業;對國有資產實施公平有效的私有化;改革稅收制度,以全面落實改善社會福利的目標。此外,必須增加在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住房和環境等公共服務領域的開支。

  經濟危機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蔓延,使人們對自由市場的未來命運產生了懷疑。然而,中國的故事並不能成為反對自由市場制度的理由。相反,中國過去30年的成功,是由於實行市場改革的緣故。要繼續前進,中國現在必須轉變政府在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繼續朝著建設自由市場體制的方向推進改革。這是一項未競的使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