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鄭永年:改革就是要創造龐大的中產階層 | |
http://www.CRNTT.com 2012-01-20 08:56:38 |
在經歷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二十年後,時間跨入2012年,中國面臨外部和內部局勢的多重變化。世界發展多極化,歐美債務危機陰霾籠罩,很多國家進入“選舉年”,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國文化交鋒、碰撞、融合。中國國內的政治、社會、經濟發展也進入關鍵期,對於改革的各種聲音再次出現交鋒。 中國是否又處於改革的十字路口?如何評價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下一階段的改革如何有效推進?《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專訪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及東亞問題專家鄭永年。 日報:你如何評價鄧小平南方之行對中國改革的意義? 鄭永年:中國改革的真正突破口就是南方之行。1978年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開始搞經濟改革,從階級鬥爭轉向經濟發展,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但是80年代中國的改革沒有取得突破口。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社會的發展,真正的變化是在南方之行以後。 通過南方之行,鄧小平要從沿海省份尤其是廣東的發展經濟中找到繼續改革的動力。 南方之行非常重要,它解決了誰來改革,改革什麼的問題。南方之行以後,當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正式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這樣就終結了當時“姓資”、“姓社”的具有意識形態色彩的爭論,因為市場經濟只是工具,資本主義可以用,中國的社會主義也可以。 接著,中國經歷了一波經濟制度建設的浪潮。現在所看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都是90年代建立的,分稅制,中國銀行(601988,股吧)制度改革,“抓大放小”為核心的國有企業改革等。中國還克服巨大的困難加入了WTO,從制度上和國際經濟體系接軌。 同時,更為重要的意義是南方之行不僅為國家經濟發展指出了方向,也為共產黨發展找到了出路。 南方之行給中國共產黨找到一個方向——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政黨。南方之行以後央地分權,1995年以後國企改制,產生很多私營企業家。執政黨首先修改憲法,民營企業合法化。再接著,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理論,容許和鼓勵民營企業家入黨。後來的物權法確立了保護私有產權的制度。這些都是巨大的成就。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