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汪毅夫:台灣“去日本化”過程令人失望

http://www.CRNTT.com   2019-09-19 00:09:26  


圖一,《台灣收複後之文化消毒運動》剪影。(來源:汪毅夫提供)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作者 汪毅夫)我在《“去中國化”歷史講話》等學術報告裡多次談到,在台灣,“去中國化”已經有120餘年歷史,它經歷了正(日據台灣時期)、反(兩蔣派遣和親率的團隊主政時期)、合(李登輝及其追隨者推動的時期)三個階段,並尖銳指出:日據台灣當局推行的“日本化”(又稱“內地化”、“皇民化”)就是不折不扣的“去中國化”,它包括改日本國籍、講日本話、用日本姓名、行效日本風俗習慣等“外型”或“形式”上的“日本化”即“去中國化”,以及灌輸“皇民意識,俾使對事物之看法與內地完全一致”的“精神”和“實質”上的“日本化”即“去中國化”;台灣光復初期,兩蔣派遣的團隊(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台灣省政府)的“去日本化”及時而有效地針對了“外型”或“形式”,針對其“精神”和“實質”的部分”則乏善可陳、令人失望。                                 

  1945年1月1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直屬台灣省黨部主辦的《台灣研究季刊》創刊號發表汪受田的《台灣收複後之文化消毒運動》,充分肯定“今日台灣同胞依然保留著中華民族的血素,他們熱情愛國的胸懷是永遠不會磨滅的”,也客觀面對“敵人五十年的毒化”,呼籲“台灣收複後”應開展“文化消毒運動”。汪受田說的正是“精神”和“實質”上的“去日本化”。汪受田的意見並未受到重視和采納,惜乎哉!                                     

  汪受田(1889—1965),台灣台南人,前清秀才,北平匯文學堂(燕京大學前身之一)出身,是台灣進士汪春源長子。當時,國民黨中央直屬台灣省黨部駐地在福建戰時省會永安(其辦公處所名“復興堡”,以其門前有楹聯“光復台灣,振興中華”也),汪受田也在永安工作。                            

  (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