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上海報業整合看中國傳媒變局

http://www.CRNTT.com   2013-12-01 10:27:50  


 
  其次,這次合併背後應該還有一個原因在於“組團改革”。應當承認,過去這些年,兩家報業集團在新媒體項目領域的嘗試整體上乏善可陳、效果欠佳。兩家報業集團如果繼續各自為政地發展新媒體、探索新業務,恐怕很難有真正的改革動力和機制創新。這種情況下,索性將兩家報業集團合併成一個集團,更有利於在統籌的框架下探索新媒體項目。《新聞記者》雜誌主編劉鵬將這個層面的改革動因概括為“組團取勢”,意思大體相同。
 
  至於兩家報業集團合併的直接動力,則直接來自上海市委的強勢推動。簡單回顧這次合併的“路線圖”,其關鍵環節均在行政力量的掌控下穩步推進:先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上海市委主要領導前往宣傳部門、三大集團(解放、文新、廣播電視台)調研,多次強調傳統媒體改革的緊迫性。接著,今年上半年,上海宣傳部門連續組織多場以媒體轉型和新媒體發展為主的業務講座,要求三大集團及新媒體業務骨幹參加,激發頭腦風暴。同時,宣傳部門要求各報制訂新媒體發展計劃、籌劃具體的新媒體項目,並組織項目答辯會進行遴選,計劃予以資助。7月,上海市委主要領導再度前往宣傳部門調研,再次強調傳統媒體改革的重要性,之後主要領導密集提出改革要求,並最終敲定兩大報業集團的合併決策。
 
  也許有人會說,這次兩大報業集團的合併是行政主導的結果,而非市場主導的結果,不符合報業市場化的發展規律。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一系列的傳媒改革,從廣州日報率先成立報業集團,再到浙報集團的整體上市,其背後都有“行政主導”的結構性因素存在,而在這個結構性因素主導的框架之下,不同的報業集團仍可以按照市場規律進行更大幅度的改革,比如浙報集團上市之後耗費重金收購遊戲業務、新設傳媒夢工場進行新媒體項目孵化等。
 
  可見,中國報業的深層改革從來都是以“權力中的權利”為特征進行的,即先由行政“權力”力量強勢主導或推動,再在優勢建立過程中參與市場競爭、爭取“權利”。從這個角度看,上海兩大報業集團的合併或可複制“權力中的權利”所可能帶來的回報。
 
  兩大報業集團合併、從而導致一個大城市只有一個報業集團,這種模式可以複制麼?很難。因為上海作直轄市,不存在省、市兩層權力結構,兩大報業集團只有“一個老板”,因此,進行合併時產權歸屬相對集中、決策過程比較簡單。實際上,在重慶、深圳等中心城市,早已形成“一城一報團”的格局。而在廣州、杭州、成都等省會城市,一般都存在兩大報業集團或省市兩級報業集團,有省、市“兩個老板”,如果要合併,政策上的難度顯然更大。
 
二、合併可能帶來的利弊
 
  兩大報業集團的合併,最直接帶來的“利”有三個方面:

  其一,重組資產、整合資源,具有“存量”盤活的實際利益。兩大報業集團合併後,融資儲備和房產物業可統籌開發,發行隊伍和印刷設備可有效配置,從而直接減少成本、增加效益。一個最直接可行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兩大報業集團在市中心的樓盤和物業資源,做大房地產的盤子,將采編辦公遷移到成本相對較低的郊區,從而減少成本、增加收入。實際上,解放報業集團已經這樣做。
 
  其二,利用資本、專業運作,具有“增量”開發的市場潛力。總體上看,解放集團的上市公司“新華傳媒”擁有大量資金,卻未能在新媒體投資領域創造佳績。而文新集團手頭持有的證券公司股票、房產物業等,同樣也需要有效開發和運作。兩家報業集團合併後,可以對這些資金、資產進行通盤考慮,更加專業化地統籌。尤其是如果要進軍新媒體領域,如數字遊戲、影視娛樂等產業,需要高額的投資,合併之後內部的自有資金加上宣傳部門支持的文化基金,更有利於新集團在新媒體領域大膽投資。
 
  其三,居危思危、試水合併,具有“探索”報業改革的符號意義。過去十年,報業集團自辦網站市場回報率極低,所謂“報人辦網、十年不成”。去年,17家報業集團首次出現經營業績的負增長。今年以來,大多數報業集團的經營壓力陡增,都市報的廣告經營額快速下降。再加上,這兩年網絡上過度吹捧的“自媒體”、頻繁唱衰報紙之風……據筆者所知,上海市委高層對當前制約上海報業發展的因素也有比較一致的看法:一是上海報業同城競爭已不適應全國報業發展的新格局,二是新媒體迅猛發展對傳統報業帶來了新挑戰,三是現行報業集團的體制機制相當程度上制約了報業轉型。
 
  這種態勢下,改革是需要痛定思痛的,需要“不走尋常路”。這次兩大報業集團的合併就是一個“大動作”,大動作自然能夠引起“大反響”、“大關注”,因此,此舉也有利於改變過去大家對上海報業競爭和發展比較溫和、保守的看法,從而寄予更多改革創新的期待。從這個角度看,這次合併釋放的勇氣、決心也是重要的“利”。
 
  關於兩大報業集團合併帶來的弊端,各方意見主要集中在對市場壟斷導致缺乏競爭活力的擔憂。的確,競爭能夠帶來活力,但考慮到兩個因素,這方面的擔憂便不那麼重要了。一則,上海的報業競爭本來也不太激烈,新聞報道的尺度也不太大,過去也從未爆發價格大戰,加上上海文化素有“低調”“務實”之風,因此,從比較溫和走向更加有序,實質性的改變並不大;二則,在報業普遍面臨生存壓力的態勢下,生存問題比競爭問題更加突出,晚改不如早改,而且非改不可。因此,抱團發展也是應有之義。至於一個城市只有一個報業集團,是否會導致新聞品質下滑、辦報水平降低,這個倒也不必過度擔憂,新加坡聯合報業控股也是“一枝獨秀”,但報紙品質仍然很高,關鍵看辦報人的水平和從業者的堅守,還有政府的干預和扶持是否得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