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懷疑”成部分中國人生活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11-01-18 12:07:00  


 
  A:這確實是一種積極態度。我注意到有篇博文寫道“我們為何患上‘迫害妄想症’?”就是說這件事情可能就是一個普通交通肇事事故,但為什麼非要先設定為有迫害嫌疑?這是大家對政府不信任的體現。開通微博、兩手準備去調查的態度都是這一事件應對中的亮點,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找出真相,恢復公信力。

  Q:“迫害妄想症”與2009年相比,有加深嗎?

  A:隨著時間的推移,某種程度上可能會有。並且和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有關。矛盾的過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長期以來,因為一些事情沒有處理好,矛盾肯定在逐步加深。到某種時間段上,在某個突發事件上就有明顯的表現。但也不能根據這一點去判斷現在官民關係就一定怎麼樣。沒有科學數字,很難得出一個主觀的判斷。只能說,隨著矛盾的加深,在某種情況下某些問題上可能會被激化。

  Q:那麼根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研究,雖然沒有科學的數字,但對當下的政府公信力、官民關係有沒有一個恰當的判斷和表述?

  A: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在不斷損失。這點上,有其他一些單位機構做過一個調查,表明中央政府的公信力最高,省級次之,地級再次,縣級最差。這反映出老百姓對中央政府還是有一個比較高的評價,但在基層,很多基層政府在日常管理方面水平不高。縣市級的政府公信力確實有減弱的跡象。表現為,政府的話越來越不被相信,覺得是在編造。還有對當地公檢法機關是否能把問題查清楚的能力存在質疑,不相信官方的結論。

  Q:除了上榜的網絡熱點事件,還有哪些監測的案例能印證這個說法?

  A:比如,去年9月的“湖南鳳凰女墜樓事件”,雖然對犯罪者判刑很重(死緩),但是大家還是對此頗有爭議,就是因為當地機關一開始遮遮掩掩、透明度不高。還有“寧夏吳忠跨省抓捕王鵬錯案”,人們質疑,很多時候,為什麼要採取一種極端的方法來抓捕網民呢?可能他自身也存在問題,為了掩飾問題所以採取這種比較極端的方法。

  負面的案例並不少。特別還有拆遷問題,從唐福珍到江蘇東海的父子自焚,到去年宜黃的拆遷事件,通過微博的推動,成為全民“圍觀”的事件,對當地政府的公信力都是減弱。

  大家突然都不說的事情,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單學剛和同事的研究發現,隨著近年來社會矛盾的加劇,“意見領袖”的價值立場發生明顯分化。一部分人對社會的漸進發展失去耐心,趨於激進;另一部分人依然堅定地選擇了體制內改革的立場。“如何團結和借重其中理性的聲音,抑制其中非理性的聲音;如何凝聚‘意見領袖’推進改革的基本共識?這些問題,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付出更為誠摯和細膩的努力。”他說。

  Q:政府的話語體系和輿情表達的訴求,主要分歧在哪里?

  A:觀點有分歧也比較正常,因為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場和出發點上。有些事件是在試圖尋找這種交叉點,雙方都在向對方立場靠近。比如“躲貓貓”事件後的追責處理。但是有些事件因為地方政府的推諉、拖延,到最後雖然大家都不說了,但是與網民的預期仍有一定差距,那麼這些事件我們就稱為一顆“定時炸彈”,表面看起來已經過去了,但要是今後又出現了類似的事件或者相關事件,這一事件馬上又被提起,而且會變本加厲,有點像揮之不去的陰影。

  網絡輿情表達的訴求主要有兩點:第一是真相,網民首先要知道不管是好事壞事,真相是什麼,而不是含糊其辭;真相之後就是追究責任,哪個環節出現問題了,誰應該負責?影響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是真相和責任。當然,真相可能很複雜,也許在第一天不能把真相說清楚,但是要有一個好的態度,對信息積極通報。最近幾個案例還不錯,比如“跨省追捕王鵬錯案”,媒體披露後第三天,當地公安機關最高的兩個負責人就被免職了。這與以往相比,已有很顯著的提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