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兩會專訪:黃宗昊談台胞“國民待遇”

http://www.CRNTT.com   2017-03-04 00:05:02  


 
  回到你的問題,你剛剛提到相關政策從上海推廣到全國。當然,長三角、珠三角都是台商、台灣人聚集密度很高的地方,但是我更想從宏觀層面來討論這個問題。雖然我現在在上海已經居住了四年,可能是因為目前我沒有小孩,對醫保也基本上沒有使用,所以對這些“市民待遇”的新進展還沒有很深的感受。但至少上海有一件事情有很大的突破,就是開放台灣居民可以申請住房公積金了。上海應該做了很多事,但可能因為我是在學校而非企業裡面工作,所以知道的不多;但是我會覺得,由於大陸地方大,條條塊塊單位很多,很多措施固然好,但都局限在特定地域,所以我更想談一些根本的問題。

  中評社記者:那請您談談是什麼樣的根本問題?

  眾所周知,大陸在管理上會區分三種身份:第一是持大陸身份證的本地人,第二是外國人,第三就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境外”人士,也就是港澳台人士。但是在管理的方式上,其實對“境外”的管理模式更像“外國人”的管理方式,而不是本地人的管理方式,所以你常常去辦很多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一個窗口寫著“外國人”,隔壁窗口就寫著“港澳台”,跟本地人辦事的窗口和流程完全不一樣,這就使得港澳台居民不僅在很多管理系統上格格不入,在心態上也更容易趨近於外國人。

  所以,一個比較總體的思維,就是對境外和港澳台人士的管理應該更趨向於和本地同化,而不是更類似於海外。雖然大陸在嘴上講“兩岸一家親”,但在實踐中你會發覺,給大部分台灣人的印象是“我們更像外國人,而不是本地人”,口頭的表述和實踐就有些脫節了。所以政策調整的方向應該是要讓港澳台人士覺得越來越像“本地”,而非當前趨近於“海外”,應該要從“海外”朝向“本地”的方向趨同。

  身份證與戶籍格格不入 台灣人更像“外國人”

  在這裡,我想提供兩點想法,是我認為最根本要做的事情。第一,應該要設計一個系統,讓台胞證號和大陸的身份證號相連結。我提出來的方式是比較“激進”的,就是開放大陸的“准身份證號”給台胞證的使用者申請。我們知道,大陸身份證號的編碼方式都有特定的規則,如出生地域+出生年月等等。所以,完全可以設計出一套對應台灣居民的編碼方式。

  現在的台胞證號是8位數,身份證是18位數,有人建議,把8碼加成18碼。我覺得這個方式不是很好,又是搞差別對待和特殊化,反而應該設計出一套和大陸身份證號編碼方式一樣的台灣居民編碼方式,這就可以直接對應了。至於發放範圍,可以讓持台胞證者自願申請,不需要強迫;台胞證還是一樣有,如果持有者自願申請“准身份證”,大陸就可以給,這樣台灣方面就無法說“大陸強迫推銷搞統戰”。既然是自願申請,那麼很多在大陸就業、就學的台灣人肯定是有意願申請的,而那些不願意的、或者有意識形態堅持的人,不要就算了,還是拿台胞證就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