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當局南海政策有何新動向?

http://www.CRNTT.com   2016-10-18 00:08:41  


 
  在南海事務多重復合博弈結構下,台灣的南海政策選擇存在著政治張力,必須考慮到各方對南海島礁的實際控制權、主權聲索現狀和行動能力。⑯以往,台灣的南海政策主要考慮兩岸政策與東南亞各國的經貿關係,兩岸的南海政策具有高度一致性,甚至一度出現了合作意願和難得的歷史機遇。⑰然而,隨著美日等國介入南海事務,台灣的考慮更加多元化,不想以南海問題影響與美日之間的關係。台灣在參與國際空間與戰略安全等方面有求於東南亞和美日等國,但南海具有重要的戰略和資源意義,對台灣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台灣也不能完全攀附美國。大陸在南海實力的迅速發展讓台灣產生扼守其生命線的擔憂,但不與大陸合作則沒有實力維護台灣的南海主張。在這種背景下,台灣只能將自身定位為和平締造者,最優的南海政策就是提倡各國在南海合作,用和平方式解決南海爭端,堅持自身的主張。例如,一方面滿足美國的要求擴建太平島通信和救援措施,積極協助南海國際自由航行權的落實,另一方面對美國多次要求台灣明確U型線和歷史性水域性質卻沒有答應。台灣如果採取強硬的做法包括與大陸合作則可能影響台灣與東南亞各國甚至美日之間的關係,如果採取消極的做法則會影響台灣維護南海主權的根本目標,也可能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對台灣內部來說,如果與大陸合作則會引起一部分的擔憂,如果與美日走得太近則會引發民意反彈,並與台灣的主權宣示之間存在著矛盾。

  (三)植根於政治環境的台灣南海政策實施

  南海事務需要長期的經營與管理,政策一旦制定就要長期實施。然而,台灣的南海政策受國際政治格局、兩岸政治互信和台灣內政治環境的影響,政策執行時而積極,時而低調,往往是針對某些特定或突發事件採取的臨時回應。台灣南海政策的執行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馬英九的南海政策主要內容沒有變化,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受政治環境的影響,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如原來提出解決南海問題的“時際法”,在美國的反彈後就退為奉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台灣只能根據政治環境選擇適當的執行工具,選擇相對靈活的方式維護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如積極以私人身份參與南海問題的“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及“處理南中國海潛在衝突研討會”。當然,國際政治、兩岸政治和島內政治環境交錯影響,台灣當局需要統籌考慮,有所取捨,如馬英九登太平島具有多重目的,在台灣大選前聽了美國的建議,但大選後就從島內政治環境出發不顧美國的反對登島。

  具體來說,在國際政治層面,台灣的南海政策實施主要是受到台美、台日和台灣與東南亞關係的影響,尤其是日本對台灣安全的重要性僅次於美國。因為台灣長期堅持“親美友日”的政策,積極推進與東南亞各國的經貿關係,而一旦這些國家共同與中國大陸處於相對方向,台灣作為南海爭端的低調聲索者符合各方的期待。⑱然而,由於“中菲南海仲裁案”中菲律賓提交的證據將太平島降為礁,仲裁結果對太平島產生實質影響,這關係到重大主權問題,馬英九登上太平島等於向國際社會宣示太平島是真正的島嶼,表明捍衛南海疆域的決心。蔡政府在受到民意壓力的情形下,近日也派“內政部長”登島,彰顯太平島主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