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蔡英文東海南海政策緣何模糊以對

http://www.CRNTT.com   2016-09-08 00:07:34  


 
  仲裁裁決之後以“各部門一把號”應對

  2016年7月12日,國際常設做出裁決後,許多涉及台灣的政府部門仍無法以原先備妥的聲明直接發佈,彰顯原先的情勢預判仍不符實際結果,各部門緊急召開會議。有趣的是,台灣的“總統府”、“內政部”、“外交部”、“國防部”、陸委會對南海仲裁結果皆發表聲明,相對於其他國家,此種情形十分特殊,某種程度也彰顯出南海議題從“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時期即展現類似的職權分散問題。其中對兩岸關係具有意涵的主要包括“總統府”、“內政部”、陸委會對南海仲裁結果的聲明,其中提及“‘中華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國際法及海洋法上之權利,根據1947年政府公布‘南海諸島位置圖’明示‘中華民國’領土及海域範圍以來,堅定捍衛南海諸島領域與相關海域主權,沒有任何改變”,“‘內政部’於1947年公佈‘南海諸島位置圖’,即已宣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及相關海域主權屬‘中華民國’所有。”可以視為是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的重要支柱。

  結語:在“維持現狀”下推動兩岸東、南海的合作

  傳統上,只要碰到外島,包括金門、馬祖、釣魚台、太平島,民進黨都進退失據,因為四個外島,都是“中華民國”“主權”的歷史殘留,和台灣歷史並無隸屬關係。問題是,民進黨既要保衛領土,又不敢凸顯主權爭議,如何可能說得過日本或越南?碰到外島問題,民進黨才發現:“中華民國”不等於台灣,台灣也不等於“中華民國”。所謂“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法理上根本無法成立。因此,“事實主權”與“法理主權”的確成為民進黨執政後的思索。

  然而,對於東、南海的政策不僅僅只是“事實主權”與“法理主權”的問題,其還遠遠涉及主權、戰略、生存、美日關係、兩岸關係、新南向政策,致使蔡英文政府推動相關政策的迴旋空間並不大,尤有進者,馬英九政府後期對東南海政策的積極性也構成對兩海“政策賡續”的問題。當然,根據蔡英文個人的特質,其對政策制定的因素更在乎於政策的可行性,其中內含許多技術層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