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人物:中史執念 何漢權的唐吉訶德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6-08-14 00:31:40  


 
  今年何漢權還帶領學生去新加坡、馬來西亞,看孫中山逃難到南洋時住的晚晴園。希望學生瞭解,當時華人社會多麼希望國家強大,經濟發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中山先生還在,一定不希望看到“港獨”。他強調歷史是過去同現在“未有終止的對話”,對未來產生影響,所以不單要“明思辨”,更要“向前看”。

  “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這是何漢權對中史老師的要求——沒有中國情不行,沒有香港心也不行。其實放眼看,對香港社會亦是同理,如果三位不能一體,今後香港的地位只會繼續衰落。

  老師可以爭取 教育界議席可期

  9月4日即將迎來立法會選舉,30個功能組別議席中,教育界分得的一席,泛民一直壟斷。2008年、2012年,何漢權兩次出征,力求破局,分別得票12,272(23.2%)及15,170(24.6%),不敵民主黨的張文光和葉建源,也已實屬不易,坊間多以“雖敗猶榮”評價。

  投票結果代表教育界的認同,似乎根深蒂固,今後是否毫無希望?他認為2012年是黃金機會,不過因為反國民教育、港府教育政策、教改積怨,民主派的反政府和民主招牌,以及民主黨元老司徒華的影響,他與葉建源一場看似“勢均力敵”的較量,結果“相差懸殊”。

  不過,何漢權仍然以百年刻度去衡量,一時拿不到也不必著急,他的參選、得票本身都可以說明,學界是有希望的。至於改變界別選民生態,是中間溫和力量、中央及特區政府宏觀青年政策、內地人權狀況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國家發展勢不可擋,可以一步一個腳印來。但最緊要的,是規劃好“一國兩制”剩下三十年的教育政策。

  他重談“香港心、中國情和世界觀”,表示老師是被動者,可以影響和爭取,只要中央和特區政府把好這三樣,老師會跟隨,“港獨者”也無法打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