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積極應對經濟新常態下就業面臨的新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6-07-06 07:44:41  


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工作,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石。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就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1978年至今,就業人員總量從4億左右增長到2015年的7.7億多人。在連續多年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超過一千萬人的情況下,中國的失業率基本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即便是以國際上通行的調查失業率指標來看,中國目前的調查失業率大約也只有5%,屬於世界上失業率較低的國家。

  中國網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文章分析,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開始進入新常態,就業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在經濟增長速度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時期,如何應對就業領域面臨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成為當前中國就業工作的重要任務。概括來說,這些新挑戰主要包括:

  一是經濟降速對就業帶來的衝擊。經濟增長是帶動就業擴大的重要引擎。但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了逐步下滑的態勢。2010年,中國的GDP增速為10.6%,但2015年已經降到7%以下。與此同時,中國勞動力的供給總量依然十分龐大。目前中國城鎮新增長勞動力大約有1300萬人左右,但在總量需求方面卻只有1000萬人左右。這就意味著,勞動力市場中的供需缺口大約在300萬人。在國民經濟從高速向中高速過渡時期,想要保持就業的基本穩定,顯然是一件相當艱巨的工作。

  二是經濟結構調整與升級對就業的影響。當前中國經濟處於“三期叠加”的特殊階段,產業結構失衡的問題凸顯,轉型升級緊迫。在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過程中,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產業面臨的衝擊最大。隨著傳統產業“去產能”、“去庫存”問題的日益突出,與之相對應的就業問題開始顯現。根據有關機構的測算,僅鋼鐵和煤炭領域如果完成“去產能”任務的話,那麼就將涉及到數以百萬計的職工需要轉崗再就業。

  三是勞動力結構轉變對使得就業工作面臨新的問題。由於長期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的抑製作用,中國人口增長率快速下降,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在近些年也出現了“拐點”,這表明維持了多年的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一次人口紅利”開始逐漸衰減。據統計,2012年中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比2011年減少345萬,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9.2%,比2011年底下降0.60個百分點,這是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相當長時期裡第一次出現絕對下降。2015年勞動年齡人口總數繼續比上年減少487萬,在全國總人口中占比已經降至66.3%。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減少、老齡化程度的迅速上升,使得勞動力的負擔系數也有了快速的提高。

  四是科學技術進步對勞動力市場的衝擊。經濟發展從傳統的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是經濟新常態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以信息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技術革命浪潮的到來,對勞動力的需求結構也會產生重要影響。中國以技術取代工人既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要求,也有“用工荒”、“招工難”現象日益加劇所導致的“倒逼機制”。但是,新技術在彌補用工短缺的同時,也勢必會對低技能工人產生排斥。

  文章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工作,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石。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必須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重新就業工作思維模式,努力實現穩增長、保就業的雙重目標。為此,要做到:

  首先,繼續保持經濟增長運行在合理區間是關鍵。雖然我們放棄了盲目追求GDP增長的做法,但維持經濟增長下限的目標不可放棄。經濟放緩是為了更好地調結構、提質量,更好地調整就業結構,擴大就業規模。因此,必須持續推進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挖掘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使擴大就業奠定在更加堅實的經濟基礎之上。

  其次,注重保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就業穩定的協調性。要兼顧“去產能”與“保就業”的雙重目標,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抓住“保就業”這個中心工作來開展。採取多種措施,實現相關企業職工的順利轉崗,保障職工的基本權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高經濟的就業吸納能力。事實上,新產業、新業態的湧現還為廣大勞動者提供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與創業機遇,比如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就至少為上千萬的勞動者創造了就業崗位。

  再次,樹立“人口質量”與“就業質量”觀念。盡快提高勞動力隊伍素質,以質量取代數量,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要達到這個目的,一方面需要大力加強教育和培訓,這既包括對基礎教育的加強和均等化,也包括強化對現有產業工人隊伍的職業技能培訓;另一方面需採取多種措施鼓勵更多大學生加入產業工人隊伍,這既能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優化產業工人隊伍素質,還能起到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和農民工招工難的“兩難”困境。若能抓住機遇,在提高勞動力素質方面取得實效,那麼第二次人口紅利就會提早湧流出來。這不僅是中國經濟繼續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的堅實動力,也是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的可靠保證。

  最後,高度重視弱勢群體的就業問題。無論是經濟增速下降,還是產業結構升級,貧困家庭、女性、農民工、殘疾人等群體都有可能成為勞動力市場當中的最大受害者。這不僅要求國家不斷完善就業失業保障機制,還需要採取更加積極的扶持幫助政策,使這些弱勢群體在就業市場中具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也是消除就業歧視、實現公平就業的必要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