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智庫雜誌:美國屢插手台灣選舉 今有新招嗎

http://www.CRNTT.com   2015-10-22 00:07:01  


 
  克林頓政府插手2000年“台灣選舉”

  由於李登輝1999年7月拋出“兩國論”,激發大陸強烈反擊,兩岸關係陷於1988年開始緩和以來最嚴重危機。同時,李登輝在台灣島內推行的社會經濟政策,導致台灣經濟增長停滯、社會問題叢生,他還在國民黨內拉幫結派,製造分裂。最終,在2000年3月的“台灣選舉”中,陳水扁作為民進黨候選人,標榜所謂“新中間路線”,利用國民黨的分裂,以39.3%的相對多數,贏得選舉。這是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一貫鼓吹“台獨”的民進黨贏得了執政地位,對兩岸關係產生強烈震撼。

  陳水扁勝選、民進黨成為執政黨,完全出乎克林頓政府預料。投票日之前,克林頓政府繼續扮演台灣“保護者”角色,但不是動用武力,而是利用適當機會多次強調、支持“民主鞏固”的台灣;通過“台灣安全加強法案”等等。而在選舉結果揭曉後,克林頓政府則對兩岸都開展、加強“預防性外交”。在密集向大陸派遣高官,以防止大陸對台海局勢發生“誤判”的同時,克林頓政府高度重視通過向台灣派出的重量級人士,明確要求陳水扁的就職演說中,必須對美國做出保證:“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的問題”,即“四不一沒有”。陳水扁曾宣稱,他的“就職演說”,將“讓美國滿意,讓國際社會滿意,讓中共沒有藉口”。後來事實表明,克林頓政府對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並不滿意,卻確實稍稍松了一口氣,因為台灣局勢並沒有因陳水扁執政而立即更加緊張,不過不到一年的時間,台海局勢陷入更加緊張的局勢,但這已與克林頓政府無關,而是小布什政府面對的更大難題了。

  小布什政府插手2004年的“台灣選舉”

  2000年5月陳水扁開始執政後,雖然做出“四不一沒有”承諾,但其“台獨”本性沒有改變,繼續在多個方面推進“台獨”政策。1999年5月,在陳水扁大力推動下,民進黨八屆二次全代會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強調“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這成為陳水扁執政後兩岸關係政策的核心內涵;2002年8月,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論”,聲稱“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隨後大肆推進“烽火外交”、“公投制憲”、“防禦性公投”等等,“台獨”氣焰十分囂張,兩岸關係進一步高度緊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