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正步入新的政治經濟發展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15-07-01 07:19:47  


經濟內在秩序調整主要有兩方面,分別是中央與地方關系調整,以及政府和企業關系調整,它們是新政治經濟發展階段內在綫索。
  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新常態”是決策層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定位,它明確了決策層的目標訴求及相應的政策取向,理解新常態的內涵對於把握中國的經濟政策導向具有重要作用。但觀察和研究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向,似乎還應在更大的框架下進行。當前,中國的政經秩序正處於大調整階段,需要跳出新常態的框架,透過經濟運行與發展的細節,更全面地觀察和判斷正在形成的重要趨勢性變化。

  潛在增長率一路下行絕不是必然趨勢

  中國經濟周刊發表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黃衛挺文章稱,新常態的首要特征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這個特征既源於對中國經濟的實踐觀察,更源於智庫的研究測算。當前,中國經濟的確在中高速的增長區間運行,更準確地說,是在7%至7.5%的增長區間運行。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7.4%,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7.0%,而市場對二季度經濟增速並不樂觀。從這些數據來看,與以往的高速增長相比,中國經濟增速的確放緩了。

  然而,很多智庫強調“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將一路下移”。比如,某智庫近期研究認為,到“十三五”時期,中國的潛在增長率會進一步降到6.2%。在既定的2020年經濟增長目標下(即十八大提出的“翻一番”目標),潛在增長率一路下移是悲觀的結論,根據該結論,反過來也意味著穩增長在高層決策中將具有壓倒性的地位。但潛在增長率一路下移絕不是個必然趨勢。

  首先,潛在增長率是一個趨勢性概念,而中國經濟增速實際調整卻表現出斷檔式特征。從統計數據看,中國的經濟增速換擋存在如下事實:從2011年的9.5%斷檔式降到2012年的7.7%。對於中國這麼一個規模龐大的經濟體而言,這種斷檔式下降要麼是受經濟周期的技術性衝擊所致,要麼就是經濟增長引擎受到了機制性衝擊。而這兩種衝擊均有可能改變潛在增長率,但不一定都會產生下移效應。更為關鍵的是,2012年的經濟增速下降似乎可以從機制性衝擊中找到更多理由,在宏觀調控背景下,可以被理解為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即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4月與企業家座談時指出的,“就是速度再快一點,非不能也,而不為也”。經濟增速的階段性適度放緩對於長遠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

  其次,從潛在增長率的來源來看,存在多種途徑加以提升。潛在增長率主要取決於資本投入增長率、勞動投入增長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可以通過改善生產要素供給和提高生產率予以提升。對於中國這個仍然處在轉型階段的經濟體而言,關於潛在增長率的測算多數缺乏制度變遷的考量,最致命的不足就是忽視了正在逐步形成的改革驅動力和技術創新驅動力,而這兩大驅動力的不斷釋放將構築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基矗

  多數學者認同,當前正在開展的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最終都將抬升潛在增長率。從這個角度來看,潛在增長率一路下行的悲觀結論是一種靜態的片面認識,中國經濟有望通過技術變革和制度變革源源不斷釋放發展潛力。基於此,當前的穩增長工作也需將各項旨在提升潛在增長率的政策措施作為核心著力點。

  國內正步入新的政治經濟發展階段

  文章分析,要想理解新政治經濟發展階段的內在邏輯,必須先明白中國經濟發展的傳統模式。多數觀點認為,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遵循政府主導模式,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種模式下,形成了特殊的政企聯繫。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在30多年的磨合與演進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用於維繫這種政企關係網絡,這也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隱性規則。

  整肅吏治是中國步入新政治經濟階段的催化劑。黨的十八大以後,隨著反腐力度和官員紀律約束的不斷加大,政府官員及公務員群體的目標訴求、行為方式正在快速發生變化。這一點在媒體的公開報道中已經有所反映,比如有的公務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心態加重,面對中央政令“積極但不作為”增加。在政府主導模式下,官員的這種反應將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整肅吏治猶如一劑普遍適用的催化劑正在引起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系列重要內在調整,可以說,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秩序大調整”階段。

  就經濟而言,內在秩序調整主要有兩方面,分別是中央與地方關係調整,以及政府和企業關係調整,它們是新政治經濟發展階段內在線索。

  對於中央與地方關係的調整,必須關注到以下基本事實,整肅吏治由中央發動,由中央調控,其結束以及未來可能的制度化過程也由中央決策,中央體制仍然在為整個政治經濟社會運行提供穩定基矗這決定了此次秩序大調整與上世紀90年代發生在俄羅斯的大轉型存在本質區別,可以說,此次秩序大調整是漸進式改革的必然階段。但從經濟影響來看,中央地方關係調整已經不局限於之前各方關注的財政關係調整,還包括更一般的決策執行機制實現,這將對中央的經濟動員能力形成重要考驗,也是當前經濟穩增長需要注意的重要問題。

  政府和企業關係調整主要表現為原有的政企關係潛規則受到官員紀律約束失去操作空間,並且,整肅吏治通過內在的政經網絡影響到與之關聯的企業家。目前,企業家的心態正在發生微妙變化。整體而言,筆者相信政企關係會圍繞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方向調整,新的政企關係將在經濟法治的範疇內得以確立,而這將給中國帶來強勁的軟實力。

  當然,上述觀察只是現階段的初步判斷,目前各界對新舊秩序過渡階段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對其中蘊含的風險仍然缺乏足夠了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