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領導亞投行,中國需學會挨罵和妥協

http://www.CRNTT.com   2015-07-01 07:19:36  


  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亞投行協定29日上午在北京正式簽署,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中已完成國內審批的50個國家在協議上簽字。中國作為第一大股東,認繳股本占總數30.34%,投票權占26.06%,中國在選舉行長等重大事項決策上擁有了實際上的否決權。無論我們自己,還是外部世界,倒退十年,這都是無法想象的“中國時刻”。

  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稱,29日的中國股市繼續暴跌,亞投行“相當於成立”的消息與人們當下的股市信心似乎沒什麼關係,中國市場在一片“止損”的忙碌中度過了這個國家標誌性的日子。但中國社會的基礎性信心卻站在了新的台階上。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世界多邊銀行的領導者,它的意義有些現在就看到了,有些則是潛在的、延展的、外溢的。它與中國熱熱鬧鬧辦成一屆奧運會是不一樣的。

  中國用了不到半年就領導完成了核心章程亞投行協定的簽署,這一效率再令世界震動。中國是第一次做這件事,幾乎毫無經驗,但事實證明我們的學習能力很強,對公平公正極具誠意,被很多人認為困難重重的協定章程談判因此一氣呵成。50個國家成為首批簽字的創始成員國,這比美日聯合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創始時的國家多了10多個。

  文章表示,成立亞投行或者可以看作中國真正的“成年禮”。我們過去抱怨不公平,訴說委屈,有時還難抑悲情。今天中國第一次成為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的領導者,開始涉足當今世界的“領導崗位”。也許我們是因為在IMF和世行裡受了氣被迫這樣做,也許我們只是想拿亞投行“試試手”,我們堅信自己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開弓很可能真的沒有回頭箭,我們願意不願意都要承擔一部分過去很不熟悉的“領導責任”。

  文章提出,這種“責任”意味著什麼呢?首先是挨罵。西方輿論昨天沒說太多風涼話,但它們都憋著呢。亞投行今年底開張,麻煩事少不了。不知有多少美日歐觀察家及寫手等著找茬說那句話:瞧,中國就是不行吧。

  他們說中國不行,我們就真的不行了?當然不是。今後的情形將是:他們說不行他們的,我們行我們的。許多中國人過去最軟的是耳根子,最怕的是別人罵我們。今後中國將被迫在精神上強大起來,真正做到我們自己好好做事,讓別人說去吧。

  中國還要習慣於妥協。大的原則必須堅持,然而“難得糊塗”或許又是高處不勝寒時“原則之上的原則”。中國操的盤越大,越需要升華對“贏”的理解。我們不能怕具體的“輸”,不能為某些事情“只贏了一部分”遺憾。當“領導”難,當“實力將強未強的新領導”更難,算得特精的新老領導都不會受歡迎。

  為什麼英法德意和韓澳等美國盟友都“跟著中國走了”?它們可不是想給中國捧場,而是因為亞投行能夠給它們帶來利益,這些利益重於它們同美國的“交情”。中國已然站在GDP 10萬多億美元的超級位置上,我們能不能在今後打造更多的“共同利益平台”,能不能讓外界相信同中國打交道就意味著雙贏和多贏,這是中國進一步崛起能否不受到強烈抵制的關鍵。

  文章最後說,IMF和世界銀行實為二戰的產物,亞開行是美國定政策日本花錢執行的機構。亞投行的成立反映出,中國崛起的環境或許不像我們自己想象的那麼糟。把握好機會,這是歷史給中國人的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