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高知太太”回家記

http://www.CRNTT.com   2014-11-05 10:32:07  


 
  有專家分析稱,首先,社會博弈不充分,則文化、制度等調整相對滯後,從整體上看,中國社會仍以男性為主導,並未真正實現公平,女性走出家門後,往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這決定了:一旦條件合適,“回流”在所難免。

  第二,女性在被動走向社會的過程中,自身被扭曲。當年為推動女性就業,精英們大力弘揚男性價值觀,比如勇敢、不怕臟、堅忍、潑辣、坦率等,鼓勵女性從事屠宰等重體力勞動,要求女性放棄扭捏、羞澀、愛美的天性,認為那是“資產階級”和“封建主義”的產物,甚至在舞台上,將黑臉膛、粗胳膊、寬肩膀、大嗓門當作美女的樣板,完全無視女性自身的特點和心理需求,這讓許多女性在職場中覺得“累”、“像演戲”、“失去了自己”,渴望回到家中。

  “我不認為,女性有了工作,能和男人一樣賺錢就是男女平等,就是女性獨立的表現。真正的平等應該是女性能有獨立的思考,以及獨立選擇的權利。”文玲說,事實上,男女現在也不平等,因很多職業女性下班回家後,仍然要承擔大部分的家務勞動。

先讓自己幸福

  “女性回家”實則是一個永無定論的話題。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出現四次關於“女性回家”的爭論:20世紀初、20世紀40年代初期、20世紀80年代和世紀之交。

  最近的一次討論由“3年產假”的話題引起。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幼君建議將女性的產假延長到3年,其間由財政或社保基金發放生育津貼。不過,按照他的建議,女職工產假期間,需自願選擇離開職場,待3年期滿之後重新擇業。3年期間若母親上班,則自動喪失產假資格,恢復工作女性的正常身份。

  在一些人看來,這其實就是早些年“女人回家”提案的翻版。對此,王幼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的提議並非是“一刀切”地延長所有女性產假,而是給願意專注育兒的女性提供一些政策福利,“我的提議和目前法律是一個補充的關係,並不衝突。女職工如果希望休假帶孩子,那麼政府給你發放津貼;你希望繼續上班,就繼續遵循現有的產假規定安排。而選擇產假能領取津貼,則必須離開職場,待3年期滿之後重新擇業,並且延遲幾年才可以領取退休金。這些都可以自願選擇”。

  根據日前《新民周刊》聯合某母嬰網站發起的“女性是否應該回歸家庭”的調查顯示,一千多名已婚的網友參與投票,七成為女性。其中,有11.43%的人目前就是家庭主婦,還有18.82%的曾經是家庭主婦,有過想法但最終沒有實施的則占到近四分之一。而在男性參與者中,表示“不是很支持妻子成為家庭主婦,但尊重妻子決定”的人占了多數。

  當問及“是什麼原因導致女性回歸家庭”時,無論是男性和女性都認為首先是“孩子或老人需要照顧”。而排名第二的原因,女性選擇了“個人選擇,適合當全職太太”,男性則認為“家庭傳統觀念,經濟條件尚可”更重要。

  面對3年產假的提議,多數女性參與者表示支持,但更多的人認為最好能“根據自身健康狀況自己定時間長短”,而男性也希望能有相應的護理假。

  調查還顯示,若回歸家庭後,女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失去社交圈,與社會脫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