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航失聯:政治因素拖慢搜救效率?

http://www.CRNTT.com   2014-03-11 10:11:09  


 
  區域的地緣政治因素對救援工作的實施也有強大的影響力

  此次馬航MH370的失聯地點雖然仍處南海,但並不在有爭議的區域。而這樣的地緣政治因素也成了搜救工作的“雙刃劍”。一方面,由於距離大片爭議海域不遠,而爭議海域里中國不方便建造港口和機場,所以在趕赴失聯區域時,中國的搜救隊伍需要長途跋涉。再加上,和越南的領海爭端,以及救援軍艦要途徑大片爭議海域。如果中國派出大量軍艦救援,所需協調工作並不簡單。但另一方面,爭議海域的相關各國軍事活動頻繁,也使得大量的有生力量能夠第一時間趕赴救援。美國此次派出的“平克尼號”和“基德號”這兩艘裝備有直升機的驅逐艦能夠快速加入救援隊伍,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之前都在南海國際水域執行訓練和海事安全任務。

  而對於這樣戲劇化的場面,《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也給出了不同的解讀:前者認為失聯區域處於非爭議海域,給予了各方充分合作的機會;而後者認為,由於附近爭議海域的存在,對失聯飛機的搜救使得其迅速成為全球最軍事化的水域之一,而之前為了探測這片區域的戰鬥機、導彈、潛水艇等威脅,一些國家砸下了數億美元的軍備開支也被快速的轉化為救援裝備。

  總體來看,雖然在國際救援下,人道主義仍是第一要務,但地緣政治因素也是繞不過去的坎。

由於摻雜了政治軍事因素,救援工作的效率多少會受影響

  出於對彰顯實力的需求,並不是所有參與搜救的國家都會“守規矩”

  雖然在本次搜救中,中國和美國都明確表明了自己在搜救工作中接受馬來西亞主導,但馬來西亞的領導工作進行的卻並不順利。由於失聯海域是馬越兩國的共同責任區,馬來西亞搜救隊伍進入越南領海進行搜救要先獲得越南的批准,而對於中國和美國來說程序就更為複雜,不但要先通知馬來西亞,而後還需要申請越南政府的批准。

  除了程序上的繁瑣,越南也似乎在不斷強調自己在搜尋中應發揮“更大的作用”。經由媒體,不斷爆出各種未經確定的線索,之後卻均被否認。而這也招致了馬來西亞民航局的不滿,在3月10日中午召開的發布會上,馬來西亞民航局的官員更是直接表示:不要輕信越南方面的消息。

  主導國的經濟和軍事能力不足,也會對降低救援的效率

  依照國際慣例,各國軍隊自願參與的海事救援的經費都由本國政府支付,且遵循“無效果,無報酬”的原則。而海上搜救是個極其耗費財力,同時也對設備和專業能力要求極高的工作。之前,對法航447的幾年間的搜尋工作,僅法國方面就耗資近4000萬美元,同時申請了美國專業團隊的協助。

  相比之下,馬來西亞和越南的搜救工作就顯得有些業餘。雖然馬來西亞和越南都派出數十架飛機以及多艘搜救船。但其中還包括了不少“雙水獺”(Twin Otter)這樣型號的老式螺旋槳飛機。

  此外,由於設備等原因,馬來西亞和越南方面在入夜後都會停止空中搜索,只有海上救援船繼續搜索工作。但按照常理,軍用巡邏機上裝備的水面搜索雷達,即便是在黑夜,也能發現海上漂浮的大塊飛機殘骸。如果有生還者,機上的熱成像儀對保持體溫的人體也有一定的發現概率。最為重要的是,空中搜索比海上搜索效率要高得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