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伊春空難看“天上的擴張”

http://www.CRNTT.com   2010-09-06 12:02:48  


伊春空難終結了中國民航2102天的全球驕人安全紀錄,這讓一些老民航人感到“羞恥和遺憾”。 (CFP/圖)
  中評社北京9月6日訊/“業界早就在競猜,誰的飛機會掉,什麼時候掉。”這句狠話是伊春空難發生前兩個月,一位航空業資深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講出的。一語成讖。 以下是《南方周末》紀實文章“天上的擴張”:

  過去五年裡,在地方政府的飛天衝動助推下,中國民航業高速躍進,尤其是支綫航空一派繁榮。

  但纏繞民航業多年的痼疾,在急速擴張中被不斷放大,在今年通過民航系列腐敗案和普遍的航班延誤引發民怨,並最終被慘痛的伊春空難沉重標注。

  “業界早就在競猜,誰的飛機會掉,什麼時候掉。”這句狠話是伊春空難發生前兩個月,一位航空業資深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講出的。

一語成讖。

  8月24日,國人祭奠逝者的“中元節”晚上,一架河南航空的飛機,在黑龍江省伊春市林都機場跑道外不遠處失事,機上96人中42人遇難。

  目前,飛機黑匣子已運往北京,事故具體原因尚未有官方定論。

  空難對於民航業更多時候是一種偶然性事件。但在民航業內部,一場有關民航業高速發展隱憂的大討論早已悄然開始。在一些老民航人心中,伊春空難終結了中國民航2102天的全球驕人安全紀錄,這讓他們感到“羞恥和遺憾”,田保華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原院長、現交通運輸部部長政策咨詢小組成員,田保華說,一般地,GDP每增長1%,航空運輸量就要增加2%。這幾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左右,航空業的增長也在20%上下。

  但是,“這種高速的發展留下的主要隱患有三個:一是空域資源不夠;二是人力資源不夠,最典型的就是飛行員缺乏;三是管理跟不上。這三個因素都跟安全問題息息相關。”田保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04年11月造成55人遇難的包頭空難發生後不久,中國民航在做“十一五”規劃時,就提出了上述“三個跟不上”。但過去五年裡,這種滯後並未得以解決,反而引發了民航系統腐敗窩案和讓消費者抱怨良久的航班延誤,並最終在民航業制定“十二五”規劃的當口,以伊春空難如此慘痛的方式,為中國民航界的高速擴張做了標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