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將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3-06-02 08:25:31  


 
  2013年投資仍將是GDP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

  文章認為,未來城市化將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中國對重大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基於各方面的訴求,但主要原因之一是城市化進程。未來20年為容納2.8億新增城市定居人口,需要建設大量基礎設施,包括住房、交通、醫療保健、教育等。

  目前預計,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將同比上升22.5%,超過同比上升18%的政府目標,也將高於2012年同比上升20.6%的水平。GDP增長中的投資部分有望從今年不斷批准的眾多基建項目中獲益,但仍會受到限制性政策的拖累。

  今年有可能會繼續出台支持政策,以在全球復甦形勢依然脆弱之際刺激經濟增長。預計未來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批准多個基建項目,與2012年5月和9月批准基建項目的情況類似。正如我們在此前報告中所公布的,我們預計這些基建項目將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地鐵、港口及替代能源來源的能源工廠建設為中心。這些項目將在城市化過程中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高鐵建設。今年初發生的重大人事變動與中國鐵道部退出歷史舞台有關,打擊腐敗是鐵道部解體的主要目標之一。鐵道部被一分為二,部分職能並入交通部,商業運營則由新成立的國有企業中國鐵路總公司接管。政府強調其在鐵道部分拆後支持鐵路建設和發展的立場。分拆之前,鐵道部在2012年發行1640億元債券,旨在進一步推進各項建設;中國“十二五”規劃中在鐵路建設方面的目標是平均每年投資6000億元,國內高鐵網絡裡程達到40,000公裡。

  高速公路建設。中國最初的目標是到2015年高速公裡裡程達到83,000公裡,目標是覆蓋居住人口超過20萬人的城市。交通部的數據顯示,該目標在2011年年底已經實現,中國的高速公路裡程達到84,946公裡。儘管提前完成目標,但中國有可能會繼續高速公路建設,以進一步完善全國的交通網絡。

  機場建設和升級。按照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航空業預測,到2016年中國的國內客運量將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達到4.15億人次。“十二五”期間計劃逾50個機場項目,2012年國家發改委已批准24個此類項目,總價值超過1萬億元。即將進行的一個重大項目是北京大興機場項目,旨在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目標是每年的客流量達到1.3億人次,超過紐約肯尼迪機場和倫敦希斯羅機場的總和。這與眾多小型機場項目形成鮮明對比,如將在雲南省建設的新機場旨在促進旅遊業發展,預期到2020年每年的客流量和貨物吞吐量分別為45萬人次和900噸。

  地鐵和城市軌道項目。目前中國內地有16個城市運營地鐵線路。中國希望到2020年將其擴大到40個城市;另有三個城市(哈爾濱、鄭州和長沙)計劃到2013年實現地鐵投入運營的目標,還有四個城市(寧波、青島、鄂爾多斯和無錫)到2014年地鐵投入運營。中國的目標是到2015年地鐵裡程達到3,000公裡,到2020年達到7,000公裡,而2011年年底地鐵裡程約為1,650公裡;按照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的數據顯示,到2015年地鐵和輕軌項目投資將升至1.2萬億元。

  港口建設。目前部分港口建設計劃包括煤炭和石油航運港口,其中包括在2012年到2015年期間建設440個港口的目標。

  替代能源來源的能源工廠。風能、太陽能及核能工廠將成為重點,同時頁岩氣開發的前景也非常不錯。

  消費對增長的貢獻度將逐步提升

  文章指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將城市化說成是國內需求的動力。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將受益於中國蓬勃發展的城市化進程,這是因為城市居民一般比農村居民的消費多。儘管中國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分布大致較為平均,但可以看出,城市居民購買的消費品非常多;過去三年,約86%的消費品銷往城市地區,而只有約14%的消費品面銷往農村地區。教育和醫療保健等社會服務消費的情況尤為如此,而且餐飲、交通及非必需品(包括奢侈品)等一般性服務的消費情況亦如此。可以看出,就主要耐用消費品(如電視、汽車、計算機、洗衣機、冰箱和空調)而言,城市擁有率遠超農村。這得益於相比農村地區,城市地區的消費品和服務供應不斷增多且日趨多樣化,也是因為城市居民的收入上升所致。此外,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也將增加住房和公用事業需求。這一點顯而易見;由於越來越多的人流向城市,他們勢必需要住宿,同時政府必須完善公共交通系統和公用事業,以適應更多人的使用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