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扭曲的經濟結構與收入差距

http://www.CRNTT.com   2013-01-27 10:00:02  


 
  扭曲的經濟結構與收入差距

  文章分析,另外一個值得警醒的收入差距的體現是,中國國民收入中勞動要素所獲得的收入占比(簡稱“勞動收入占比”)在下降。從近年的數據來看,勞動收入占比降到了40%左右,而其他市場經濟國家的同一指標大多在70%以上。對於這一現象,有學者從產業結構的變遷來解釋。農業更多地使用勞動,而工業更多地使用資本,所以,工業化進程會伴隨著經濟的資本使用量增加,從而降低勞動收入占比。

  但要強調的是,中國的勞動收入占比下降還是自身經濟結構性扭曲的反映。中國長期實施著低利率的政策,2003年之後通脹水平較高,使實際利率低估,支持了投資膨脹。在很多年裡,投資占GDP的比重都在50%左右,即使與其他同樣投資率較高的亞洲經濟體相比,中國當前的投資率也高於日本、韓國處在相同發展階段時的投資率,甚至比它們歷史上最高的投資率還要高。如果經濟增長中投資貢獻的份額高,那麼,相應的,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勞動收入占比就被擠壓了。數據顯示,中國的勞動收入占比的確與實際利率相關,實際利率降低,則投資上升,勞動收入占比相應下降。

  有種觀點認為,只要服務業的比重不斷提高,服務業通常是勞動密集型的,這時勞動收入占比會再次上升。問題是,最近這些年的情況恰恰相反,經濟嚴重依賴於製造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經濟中服務業的比重不升反降。在低利率的背景下,製造業內部出現了重工業比重上升的現象,而重工業則是更多使用資本的部門,結果,工業發展並未充分發揮創造就業的功能。這一現象限制了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就業增長,也不利於勞動收入占比的提升。

  服務業在經濟中所占比重的上升不是無條件的。服務業無非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兩種,前者的發展需要知識和技術的提升,而消費性服務業的發展又離不開收入增長,說到底,還是要有勞動者素質提高和收入的提高,才會產生對消費性服務業的需求。有研究發現,如果製造業的發展走的是資本密集型的道路,那麼,就不能充分提升勞動者收入,經濟發展就很難轉化成對於服務消費的需求,從而限制製造業對於服務業的帶動作用。反過來,服務業發展受限又不利於創造就業,不利於勞動收入占比的提高,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從根本上來說,要提升勞動收入占比,還是要讓勞動者變得“更聰明”才行。以此為標準,當前中國出現的情況是令人擔憂的。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差距有所擴大,很可能使得未來進城的農民難以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與此同時,中國的生產成本卻在提高,農民工做得了工作崗位在向其他國家流失,而另一些升級了的企業所創造的崗位卻未必是農民工做得了的。

  面對上述這些挑戰,就別再費口舌爭論收入差距的水平了,不如把同樣的精力用來推進改革。一方面,勞動力流動要更自由才對;第二,要改變低利率所形成的不利於勞動收入占比提高的局面;第三,應敦促政府將更多的錢投入教育和健康事業。其中,對於那些已經和即將進城的農村居民,要更多地加大對他們在城市的教育和衛生投入,否則,這一龐大的群體將可能被產業的進步拋在後面,難以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