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節能戰略四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2-11-26 11:21:15  


節能降耗,任重道遠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訊/“要明晰政府與市場的功能邊界;從長期看要靠技術進步;在合適政策的引導下,形成經濟激勵;要推動居民生活消費領域的節能降耗”。2012年第45期《新世紀》周刊(11月19日出版)登載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永生的評論文章“節能戰略四關係”,全文內容如下:
 
  中國過去和既定的節能戰略,內容全面、手段多樣,但仍存不足:首先是節能總體目標設定過分強調降低單位GDP能耗,而未包含合理的能源消費總量或能源對外依存度的目標控制。可能是基於中國應對國際氣候變化、爭取發展權的考慮,但對於一個大國而言,即便能效提高,但若能源消費總量或對外依存度降不下來,會加劇本已十分激烈的國際能源市場競爭,不僅難以保障能源安全,且可能面臨能源引發的戰爭風險,失去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其次是政府在制定和實施節能戰略中沒有處理好以下四大基本關係。今後,中國節能戰略要著重處理好這四大基本關係。
 
  ■ 政府與市場
 
  節能戰略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即明晰節能戰略中政府與市場的功能邊界。長期以來,政府直接或間接對能源價格進行管制,刻意壓低油、電、氣的價格,微觀主體節能動力不足。
 
  中國未來的節能戰略要重在發掘能源價格對微觀主體的信號引導功能,讓以價格調節為核心的市場機制在節能戰略中起到基礎性作用,尤其是當耗竭性能源因供求緊張而出現價格上漲時,政府要盡量取消能源價格管制。實際上,在節能降耗過程中,相對於政府武斷地“關、停、並、轉”或出台諸多形同虛設的規定而言,放任耗竭性能源價格上漲或許更為有效。
 
  政府在節能戰略中的功能邊界主要表現為四大方面:一是運用財稅政策促進節能降耗,比如政府直接資助、節能項目的稅收減免優惠、節能產品的補貼等;二是加強節能立法和管理制度建設,包括制定強制性的能效標準、標識方案等,使節能工作在合法、規範的程序和制度體系中運行;三是繼續推進當前行政壟斷現象較為嚴重的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市場化改革;四是加強對節能減排的宣傳教育和信息平台建設,這類產品和服務在某種程度上屬於公共產品,也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可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由非政府組織或志願者提供,但政府需要資助和支持類似活動。

  ■ 短期與長期
 
  從節能戰略的角度考量,短期內,政府可以頒布實施那些能夠取得立竿見影效果的政策措施。比如,為了應對臨時性的電力短缺狀況,政府可以出台短期應急措施如“拉閘限電”等;為了抑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產出的建設和投資項目上馬,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政府可以出台強制性規定如“關、停、並、轉”等等。
 
  節能戰略關鍵還要靠技術進步。技術進步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從長期看,節能戰略中要包含更多有助於引導企事業單位、有關團體或個人進行節能技術研發、應用和推廣的政策措施。在節能技術開發、推廣和應用過程中,往往需要巨額投資,需要政府資助或者協同企業拓寬技術投入渠道,多方籌措資金。政府還需資助那些重大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或者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投入,或者為這些項目提供融資優惠,如更低的利率或給予一定的利息補貼。此外,政府還應鼓勵和支持培育那些開展、推廣節能的中介組織和志願者,尤其是節能服務公司(ESCO),為企業提供節能改造的信息、技術和方案。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