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能源消耗診脈中國經濟病

http://www.CRNTT.com   2012-07-30 08:33:27  


中國將逐步改變目前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訊/中國經濟又到了一個緊要關頭。本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6%,創三年新低,儘管國家統計局數據的真實性一直不乏外界質疑,但這一“破八”的數據及其背後經濟放緩的趨勢卻無人質疑。

  經濟觀察報發表記者劉乾述評文章稱,僅從有限的經濟現象中也可預知這一切,如為抑制房價上漲而採取的限購措施、為降低通脹而採取的緊縮政策、商品出口遭遇歐美經濟疲軟等等,但問題是,中國經濟到底已經惡化到何種程度?

  煤礦市場的動向

  文章分析,從產業結構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截至2011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已經達到47%和43%。過去十年里,中國的第三產業比例增長緩慢(從40%增加到43%),這意味著中國的產業結構層次相對落後,轉變過程較慢。同時,中國工業的電力消耗巨大。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按照產業分類核算,今年上半年,第二產業用電量占總額的74%(去年同期達到75.3%)。

  中國發電主要依靠煤炭。由於中國煤炭儲量大、成本較低,其他化石燃料開採量相對較小,煤炭成為中國發電的主力。目前,中國煤電裝機占發電總裝機容量的74%。燃煤電廠每年要消耗原煤約14億噸。

  從煤礦市場的動向來觀察中國的發電量相對更加準確。首先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高達70%,煤炭對中國經濟的意義,比天然氣對俄羅斯、石油對美國(均為40%左右)的意義更為重要。其次,介於發電量和經濟運行之間的敏感關聯,官方公布的發電量數據的真實性也容易受到政治影響。相比電力市場的壟斷而言,處於上游的煤炭市場化程度更高,相關數據也更加透明和準確。

  今年以來,國內煤炭價格下跌和秦皇島港煤炭積壓已經不是新聞。上半年以來,動力煤的價格已下跌了大約30%,秦皇島港的煤炭庫存已經接近900萬噸,超過了800萬噸的警戒水平,這是2008年秋天經濟危機最嚴重時也不曾出現過的。

  煤價的下跌,一方面是由於國內外價格倒掛引起的進口大增(事實上,這部分比例在中國煤炭能源消耗的比例中依然很低),另一方面是因為價格高漲下產能急劇擴張的結果。歸結到一點,煤炭大客戶——發電廠的消費能力並沒有出現與煤炭開採相對應的增長,煤炭市場明顯供過於求。

  由於煤炭開採地區和消費地區的差異,中國一直存在西煤東送的區域調運問題。煤炭運輸和鐵路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在煤炭運輸方式上,鐵路占到70%以上;而在鐵路貨運分類中,煤炭的比例達到一半以上,鐵路運煤緊張的情況曾出現過多次。

  但今年以來,鐵路運輸同樣蕭條。鐵道部稱,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上半年全路貨源減少,加上受施工、天氣和設備故障等因素影響,全路貨運形勢嚴峻,全國鐵路貨運量增幅僅2.5%。鐵道部7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完成3.13億噸,較5月環比下降8.48%。鐵道部稱,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煤炭、冶煉等鐵路主要貨源明顯減少。6月全國鐵路煤炭運量完成1.76億噸,環比降幅超過一成。

  儘管,今年上半年南方雨水豐沛使得中國電力結構中第二大的水電部分有所增加,但依然難以掩飾中國發電量的總體下降。從中國五大發電的財報來看,也能看到這些跡象,例如最大的華能集團在中國境內各運行電廠的發電量減少了1.46%,售電量減少了1.45%。大唐集團的發電量有所增長,也僅為1.5%,國投電力的發電量則減少了4.77%。儘管如此,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發電量數據依然顯示,上半年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3.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