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秋風:反道德的道德優越感

http://www.CRNTT.com   2011-09-06 12:23:59  


 
  這就是“道德的反轉”之內在機制。他們進而認為,他們反對傳統的道德倫理規範,摧毀習俗,代表了歷史發展的進步方向,進步主義信念讓他們具有了道德優越感。 

  正是借助這種道德的反轉機制,“範跑跑”可以大大方方地把自己完全不合乎教師倫理的做法說成是“真正的”道德,而那些要求他盡到教師職責的人,反而是虛偽的。諸多知識分子也熱情地為“範跑跑”喝彩,他們喝彩的主要理由就是:他是不虛偽的。 

  在同性戀婚姻問題上,情況完全相同。一些知識分子相信,同性戀及此類婚姻的存在是歷史進步的方向,基於這樣一種進步主義信念,他們斷定,不承認同性戀婚姻的習俗、法律是虛偽的,他們奮起與這種虛偽作鬥爭,他們相信,這是一種真正的道德行為。當然,反對他們的人也就是落後反動分子,他們具有最為強烈的道德感,因而毫不客氣,肆無忌憚地辱罵落後反動分子反而是道德的表現。

  當然,現代知識分子秉持這樣的觀念是他們的自由,真正的悲劇在於,在當下中國,沒有足夠強大的保守主義力量平衡他們的觀念,這一點是中國最為特別、也最為危險的地方。哪怕是在現代性起源的歐洲,也還存在著諸多傳統制度,足以讓古典的信仰、思想、觀念有存身之制度依托。比如,在歐美,基督教會始終擁有較大影響力,而教會守護著古典的價值,比如家庭的價值,婚姻的價值,源遠流長的大學也大都保留了神學院。 

  由此,在西方,盡管漂浮在社會表面的知識分子不斷翻新反傳統的花樣,但他們終究受到了約束,有強大的保守主義思想、學術與觀念與他們抗衡,可以打個平手,甚至有些時候可以壓倒激進主義。由此,歐美社會也就在傳統與現代之間保持了平衡,即便在知識界內。自由正是在這種平衡之中,少數的權利也是在平衡之中得以合理、穩健地拓展,而不至於動搖社會的道德倫理根基。

  20世紀的中國卻沒有這樣的幸運。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後,中國的現代知識分子從制度上一步踏入完全現代的生存狀態,原來守護傳統價值、承擔教化的主要力量——— 儒學尤其是經學喪失了制度依托。知識分子作為一個整體,其現代性程度成為全球最高的,由此而有了新文化運動,反傳統成為20世紀中國最大、也最久的傳統,激進成為一種常態。正是觀念市場的嚴重失衡,讓先進的現代知識分子在諸多涉及習俗、傳統的公共事件中,毫不掩飾自己反道德的道德優越感。 

  不過,這種失衡狀態也許正在悄然改變。見證了反傳統的惡果後,中國思想界、知識界以及中產階層,似乎正在經歷一個“保守化”轉向。同性戀支持者所表現出的優越感,也促使不少人反思,是否應該繼續嬌慣這種反道德的道德優越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