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高鐵出口:艱難的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11-06-30 10:59:38  


高鐵作為最具價值的中國制造介入全球化,優勢尚無法補齊明顯的“短板”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訊/中國高鐵正以速度最快、成本最低、運營里程最長等優勢成為“中國製造”新名片。但好東西未必容易賣出去,喧囂的多國接洽背後鮮有實質成果。巴西高鐵項目最近就拒絕了中國高鐵企業以主競標人身份參與其中。觀察海外市場不難發現,中國高鐵在性價比方面的優勢並非拿下出口大單的保票。

  一、高鐵買家:問價的多,掏錢的少

  未來10年海外高鐵市場3萬億,50多個國家希望中國給予高鐵支持

  世界範圍內新一輪高鐵建設熱潮正在展開。據國際鐵路聯盟的統計,除中國外,現有10多個國家正在建設高速鐵路,預計未來10 年間的新增里程將達到1萬公里左右。如果以海外高鐵單位基建成本折合人民幣3億元/公里計算,未來10年的海外高鐵基建市場容量將達到3萬億。

  2008年8月1日中國京津城際高鐵開通之後,中國高鐵進入“收獲期”,近兩年來有100多個國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團考察中國高速鐵路。至2010年底,中國與美國、巴西、俄羅斯、白俄羅斯、阿聯酋、泰國等多個國家簽訂了鐵路建設合作意向。50多個國家希望中國能給予高鐵技術和建設的支持。

  中國高鐵產品成本比國外低30%左右

  價格便宜幾乎是一切中國出口產品的共同優勢,即便是在技術密集型的高速鐵路領域也不例外。據公開數據估算,綜合土建和車輛兩個方面的成本,中國高鐵造價只有國外造價的1/3至1/2。國內高鐵的造價一般是1億元至1.5億元/公里,而德國法蘭克福—科隆線單位造價約合3億元/公里。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強調,相比國外產品,中國高鐵產品在成本上低30%左右,雖然日本、德國等少數國家在高鐵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是在性價比方面並不占優勢。

  鐵路企業裝備出口多,打包輸出僅2單生意入賬

  鐵道部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鐵路相關企業在境外承攬的鐵路項目合同金額達260億美元,鐵路技術裝備已出口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30多個國家。但在高鐵領域,需要以基建、裝備製造、技術支持和中資銀行貸款打包的形式參與海外項目競標時,中國高鐵產業的高性價比似乎不具一錘定音的能力。

  從已經披露的信息看,目前中國僅在委內瑞拉和土耳其兩個國家參與高鐵建設,最近兩年一直熱炒的海外高鐵項目並沒有正式開工。在南非的高鐵計劃因能源價格普漲擱置、與俄羅斯僅僅達成技術合作意向,從昆明出發至新加坡的泛亞高鐵也傳來不順利消息,老撾官方稱兩國合作協議正在修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