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外交:少一些情緒多一些理性

http://www.CRNTT.com   2009-01-17 09:24:28  


中國外交有自己的熱情傳統,也要增加理性的成分。
  中評社香港1月17日訊/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的外交行爲日益受到國際政壇的關注,因此中國的外交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杜平發表文章,評析“中國外交的理性與感性”,文章内容如下:
 
  當代中國外交似乎有念舊的傳統,凡是和中國有較多往來的外國政要,無論他們是否把中國人當朋友,北京領導人通常都把他們稱為“老朋友”。在爾虞我詐和冷酷無情的國際關系中,如此重義、有時甚至輕利的外交風格實屬罕見。重義輕利是中國傳統社會規範人際關系的道德標准,但在現代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中卻是不合時宜的一大缺陷。

  今年1月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中國政府為此舉辦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甚至邀請美國前政要專程赴華參加紀念活動,包括前總統卡特、前國務卿基辛格、前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等人。這些曾經的風雲人物,雖然在美國已被視為舊時代的符號,但在中國卻受到聖賢般的尊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他們時,用“喝水不忘掘井人”這句俗語來表達敬意,足見中國人的有情有義。

          中國熱情  美國冷淡

  可是,與北京的熱烈氣氛相比,華盛頓方面的表現卻是極其冷淡。布什總統為紀念活動發了賀詞,除此之外,美國再也沒有其他相應的動作。國務卿賴斯原本要去北京出席紀念活動,但在加沙地帶發生武力衝突後宣布取消,可見中美兩國對紀念活動的重視程度是有落差的。當然,金融危機和即將到來的改朝換代,也使華盛頓提不起興趣。

  除了上述幾個原因,還有兩個更深刻的原因。其一,美國畢竟是個追求實效和急功近利的國家,不大會在此類事情上做無用之功,把大量行政和財政資源投到得不償失的事情上。再加上建國的歷史短暫,美國似乎還沒有重溫歷史的耐心。

  其二,美國畢竟依然是最強大的國家,其高人一等的姿態和作風已經成為習慣,當其他國家自認為是美國的朋友并以此為榮時,美國說不定根本就沒有做如是想。在中美之間,這種情況顯然也是存在的。按道理,建交和紀念建交都是雙方的事情,若一方熱心,一方無動於衷,那就是不對等和不平等的。

  就在北京高調舉辦紀念活動的同時,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對候任國務卿希拉莉的提名事宜舉行了聽證會。在回答有關對華政策的提問時,希拉莉提及了中美關系的重要性,但說美國將來對中國如何,要看中國在國內和國外做出何種選擇。從外交角度來看,這當然是理性和專業的表述,但與中國官方熱情洋溢的景象相比,未免顯得傲慢和冷漠。

  這種冷冰冰的態度,就是中國外交所一直面對的國際現實;而中美兩國態度的強烈反差,也正是中國外交需要自我調整的必要性所在。不只是與美國之間,中國和其他國家,包括與歐洲國家的交往方式也有必要調整。就如希拉莉所說,中國采取的任何外交動作,也必須看對方作出的選擇而定。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