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香港由治及興關鍵破與立

http://www.CRNTT.com   2022-09-03 00:03:39  


 
  二、宏觀經濟政策的“破”與“立”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說:“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

  香港自回歸以來基本上繼續秉持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港英政府財政司夏鼎基制定的“積極不干預”政策,雖然夏定基也曾經強調“積極不干預”並不是“放任主義”,並曾經表示“即使在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的大前提下,我們必須承認有時候干預是實事求是的做法,才能保持香港經濟穩定”。但是回歸二十五年沒有追隨世界發展的潮流,未能積極推動、堅定執著地培育新的經濟支柱,即使提出某些計劃也都以“畫大餅”的方式不了了之,其實與“放任主義”無異,比如數碼港、中藥港。早在2009年的《施政報告》中已經提出六大優勢產業“文化及創意、教育、私營醫療、檢測認證、環保工業以及創新科技產業”等,將對香港經濟發展起著關鍵作用,並會推動香港走向知識型經濟。但是,十年過去,乏善可陳,基本上屬於口頭表態上的“積極”,務實操作上的“消極”。

  多屆特區政府的官員都強調科技製造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但是隨著摩托羅拉2002年關閉在大埔的工廠,香港基本失去了參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距離高端製造的距離越來越遠。以目前香港的人均收入和人才儲備,既沒有足量的吃苦耐勞的優秀產業工人回頭重新夯實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又缺乏足夠的技術與人才儲備參與對創新要求日高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能力。回歸以來未能培育新的經濟支柱,與經濟官員長期堅持將“積極不干預”政策奉為圭臬有很大關係,且這個很容易被理解為“放任主義”的政策更為“理所當然地不作為”創造了理論支持。

  如果說夏鼎基針對當時的經濟環境提出“積極不干預”在當年是一種有價值的創意,但是在經歷全球化浪潮甚至逆全球化操作的今天,如果不“破”這種“消極”的宏觀經濟政策,香港經濟發展將會繼續蹉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