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對兩岸城市交流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03-30 00:06:11  


 
  誤區之四:兩岸城市交流對大陸有弊無利。

  對於利弊應辯證看待。大陸要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妥善解決台灣問題密不可分。也就是說一方面台灣問題未解決,就談不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宏偉征程,隨著各領域復興逐步實現,為最後妥善解決台灣問題創造越來越多有利條件。站在這個戰略高度,兩岸城市交流既然有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自然就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對整個中華民族是最大的利,怎麼會產生有弊無利的錯覺。

  與此同時還應該看到,以兩岸的視角來審視,在雙方的交流中,各取所長,取長補短,有利於雙方經濟社會的發展,能更多為兩岸同胞謀福祉。這對兩岸都是有利無弊的。

  四、針對兩岸城市交流的思考

  1.“九二共識”展現在兩個層面,一是高政治的戰略性位階,即兩岸的身分認同與兩岸未來走向,如“兩岸一中”、“反對台獨”;一是低政治的事務性位階,兩岸城市交流屬於這個層面。但低政治不是全盤拋棄政治的無政治。

  此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在選舉的關鍵時刻,通過電視辯論,公開認同“九二共識”,最後以比對手高15多萬票的差距,高票當選高雄市長。這表明“九二共識”在當今台灣決不是票房毒藥,相反能凝聚相當大的民意基礎。韓國瑜在勝選後對於 “九二共識”還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認為,如果將“九二共識”或“兩岸一家親”定義為標籤化,代表那衹是“在嘴巴滑過去而已”,沒有真正從心裡面去認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過異常火爆的“九合一”選舉,儘管島內選民可能至今仍對於“九二共識”的內涵不甚瞭解,但卻直接或間接瞭解到這一共識對於兩岸關係及台灣經濟的重要性,也進一步體認到“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不會好”的道理。

  2.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具有重大象徵意義的滬台“雙城論壇”的舉辦以一年一次較為適合,交流的議題畢竟有限。在已舉辦九屆的基礎上,理應向縱深發展,變雙城為三城、多城頗有積極意涵,可擴大島內正能量的纍積、發酵,亦可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之間更多的瞭解與情感。但有必要指出的是,這種變化必須各方確有此願,不可倉促草率從事,更不可強求。為追求政績、流於形式的升級有百弊而無一利。

  新年伊始,習總書記針對當前海峽兩岸現狀,發表了極為重要的有關兩岸和平統一的五項政策主張,在台海兩岸引發了強烈反響。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應讓紛飛的思緒沉澱下來,多方思考如何以兩岸城市交流為取向,為抓手,更多地創造“九二共識”的效益擴大化的升級版:一是與時俱進,擴大兩岸區域經濟整合的實質利基,力求創造兩岸城市交流更多務實而非務虛的互利雙贏;二是提供更多實質的機遇,讓台灣城市更多地融入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的建設;三是先與台灣城市連結,然後再以共同連結身分,爭取共同參與世界城市聯盟網絡。

  3.台灣的縣市長謀劃赴大陸交流,不必拘泥於大陸的一線都市,視角可廣,可根據本縣市的優勢、特色與需求,有選擇地篩選對己方有益的大陸城市來交流。高雄市長韓國瑜對此有自己的見解,高雄可與大陸每一個地級市交流,但具體交流要視情況而定,有物質的交流,經濟的交流,產業及科研的交流,更有心靈的交流。每次交流事先都應做足功課,制定細緻可行的交流方案,雙方達成共識部分即可予以落實、執行;暫有分歧也屬正常,經日後協商,予以修正、推展,通過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兩岸城市的交流,不斷獲取、收割民眾所期盼的勝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