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範泓:我為什麼寫《風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http://www.CRNTT.com   2013-05-31 14:33:03  


 

  我寫這本書,完全是出於一個偶然的機會。2000年9月,當“雷震案”在台灣獲得平反時,南京學者邵建教授提醒我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一個月後,透過台灣友人提供的一些史料寫出一篇有關“雷震案真相”的稿件,《南方周末》“往事”版編輯劉小磊先生很快將它發表,知名讀物《老照片》執行主編馮克力先生又約我和邵建兄寫雷震、胡適與《自由中國》的文章,這才開始進入對這一課題的研究中去。我本人並不認為這本書寫得如何如何,主要是雷震這個人在政治上大起大落的一生太精彩了,他對於中國民主憲政的進程有著重大意義,一個被胡適認為值得造銅像的人並不太多,可見雷震其人的重要性。杭州學者傅國湧先生在評論這本書時認為是以史家的筆法而不是文學家的筆法,這有點過譽了。我之所以寫這本書首先是因為自身有一種情懷,其次是這件事比較有意義,再其次,當時大陸與台灣沒有一本關於雷震的個人傳記。這本書能夠在大陸和台灣兩地出版(台灣版的《民主的銅像——雷震先生傳》為足本),實際上亦是許多專家、學者無私幫助的一個結果。如中山大學哲學系袁偉時教授,是他告訴我研究雷震這個人就必須讀《雷震全集》,當時我還不知道台灣出版過一套四十多册的《雷震全集》,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高華教授也提醒我要注意當時“改造委員會”這一歷史背景,雷震就是與“改造委員會”中的那些人在政治上存在嚴重分歧,後來才走向決裂的。因此,我寫這本書實際上也是對歷史認知的一個過程,即對那一段歷史、對那一群人、對一本雜誌,包括後來所發生的許多事情,必須懷有一種極大的敬意去面對,否則不可能完成這本書的寫作。 

  雷震生前所寫的文字有數百萬言之多,不少都被台灣國民黨當局焚毀掉了。雷震說民主自由是靠爭取來的,他本人就是一個最勇敢、最堅定的實踐者之一。雖然十年牢獄之災,輸了自己的後半生,但《自由中國》十年,卻贏得了一個時代,這充分說明雷震與《自由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超出了一個時代有限的表述,對於今天也有著深刻的啟示作用。雷震在本質上是一個真正大陸型的知識分子,儘管他一生的事業是離開大陸之後才開始的——這是傅國湧先生的評價,我很同意他的觀點。這本書的出版,對研究中國民主憲政以及希望了解這一段歷史的人來說,提供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文本,如果能起到這種效果,我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範泓,歷史學者,代表作品:《風雨前行——雷震的一生》、《黨內覺醒者——李昌在中國改革年代》、《隔代的聲音——歷史勁流中的知識人》、《重說陶希聖》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