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夏斌:中國如何從金融弱國走向金融強國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05 09:07:45 |
問:全球金融危機帶來怎樣的啟示?中國金融大開放的時機是否到來? 夏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在此次危機中,中國金融體系損失較小。危機後的世界金融格局重組中,中國整體的金融實力沒有下降,反而相對提高。與改革開放前30年相比,相信今後可以用相對較短的時間,取得比以前30年更快、更具實質性的發展。基於中國目前的經濟、金融實力,再用十年時間的努力,應該有條件實現中國金融的更大開放。 金融危機加速了世界各國經濟力量的重新組合,世界經濟與金融格局已大不同於過去。在中國,隨著國際收支失衡日益嚴重、外匯儲備不斷增加、貨幣供應增速難抑,一方面經濟趨熱,另一方面呼籲資本項目下完全開放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危機後的時局迫切要求中國金融的改革開放必須要有新思維、新舉動。在今後10年,必然是中國經濟大踏步發展,奠定本世紀中葉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基本地位的重要機遇期,也是中國市場經濟制度基本完善的重大歷史時期。 問: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你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金融未來? 夏斌:過去30年,中國以年均9.8%的GDP增速保持高增長,創造了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跡,但在邁向全球化經濟征途中,迄今的“內修”功夫仍有差距,經濟、金融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與問題,其多樣性和復雜性是30年來從未見過的。 中國經濟發展當前存在四大機遇:高儲蓄率、工業化和城鎮化、全球化趨勢、制度體制改革空間,但也存在錯綜復雜的不利因素:資源環境制約、人口老齡化、經濟結構失衡、國際金融秩序的不確定和動蕩。中國需要盡快建立適應未來經濟發展要求的市場化金融體系,既要不斷追求金融全球化,又要保持有限的金融全球化,參與金融全球化絕對不能操之過急。 中國金融現實的最大特征是“金融滯後”與“金融弱國”,表現在投資不足與產能過剩並存,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功能明顯不足,貨幣供應過多,對外的大量金融投資與較高水平的境外投資並存,人民幣遠不是可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雖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受制於他國貨幣、匯率政策影響,缺乏對大宗原材料、能源等定價話語權,金融市場的規模化、國際化程度低,等等。 未來10年,國際金融秩序仍處於不確定、動蕩的局面,中國金融開放需謹防國際金融風險向中國傳遞。大國的貨幣、匯率政策要服從於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中國要逐步走向金融強國,加快金融改革與開放,到2020年前後過渡期內的金融戰略總體取向的選擇,只能是國內金融的充分市場化和涉外金融(包括匯率、資本管理等內容)的有限全球化。這是在實現金融強國前的一種無奈選擇。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