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山西王”閻錫山

http://www.CRNTT.com   2010-07-18 11:36:14  


南方人物周刊2010022期封面
  中評社北京7月5日訊/“我們試圖通過這樣一個特殊人群,重新打量中國現代史。”《南方人物周刊》日前登載文章《“山西王”閻錫山》,“重新打量”這個曾效法土改提出土地村公有主張的亂世英雄。內容如下:

  簡單地說,“軍閥”是這樣一些人:他們掌握一支私人軍隊,控制一個地區,並在一定程度上獨立行事。

  軍閥的孵化是在清朝的最後50年裡完成的,可一路追溯到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袁世凱的北洋系。“獨立行事”、“地方自治”的政治訴求則可上溯到“東南互保”運動,伴隨鴉片戰爭之後“尚武”精神的蔓延和軍校的設立,軍閥應時而生。

  通常,北洋系軍閥的迅速分裂是從袁世凱死後的1916年算起,而軍閥混戰、各據一方的局面到1928年蔣介石執政為止。

  這12年裡,如果視旅長以上的軍人為軍閥,那麼有1300個大小軍閥可供考察。大軍閥的名字耳熟能詳:皖系的段祺瑞,奉系的張作霖,直系的馮國璋、曹錕、吳佩孚、“辮帥”張勛、“布衣將軍”馮玉祥,屹立38年不倒的“山西王”閻錫山,以及最終收袋的蔣介石。

  第一個出現在美國《時代》雜志封面上的中國軍閥是吳佩孚。那是1924年9月8日。照片下有行注釋:“Biggest man in China(中國最強者)”。

  第二個是蔣介石,第三個是馮玉祥。平日裡馮將軍一身農民打扮:頭戴氈帽,腳著布鞋,身穿粗布藍色大襟棉襖,腰間還扎著一條布腰帶。

  從1917年起就在上海主編英文刊物《密勒氏評論報》(上海資格最老的英文刊物,1928年夏,埃德加.斯諾曾加盟,任助理主編)的美國人約翰.本傑明.鮑威爾曾跟《紐約時報》一位記者一道去采訪馮玉祥。《紐約時報》記者說:“馮將軍,你長得真高大!”身高1米83、膀闊腰圓的馮玉祥答道:“是的。你要是砍下我的頭,頂在你的頭上,那麼我倆就一樣高了。”害得這記者幾天沒有睡好覺。

  1928年7月2日,《時代》周刊這樣描述封面人物馮玉祥:“他站起來足有6英尺高,他不似黃種人那樣纖弱,而是一個身材魁梧、古銅色皮膚、樣子和藹,將《聖經》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裡的虔誠基督徒。”

  鮑威爾還采訪過張作霖:

  “我一直聽說他的兩個綽號(“紅胡子”和“東北虎”),斷定他是一位凶狠的、滿臉絡腮胡子、屁股後面插著兩支快槍的土匪頭子……當我坐在會客廳裡,看見一位矮小、溫和、沒有胡子的人走進來,有人介紹說這就是張作霖將軍時,不由大吃一驚……我笑著問他年輕時在哪裡讀書,他眨了眨眼睛,通過翻譯回答說:‘綠林學校。’”

  1930年5月19日的封面人物,輪到閻錫山——他是一個多月前爆發的中原大戰的主要發動者。

  這次內戰歷時5個月,馮玉祥的西北軍、閻錫山的晉軍、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軍等幾方共投入兵力110多萬,主戰場在山東、安徽、河南、湖北,波及20多個省,死傷官兵30餘萬,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內戰。

  《時代》這樣介紹“山西王”:“他是一位真正的‘和平軍閥’,這是他多年來的第一次戰爭,因此,上周公衆的興趣和同情,都集中在這位偉大的、長滿胸毛、操著渾厚嗓音的閻元帥身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