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香港深層次結構矛盾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22-12-12 00:03:17  


 
  中央高度關注香港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訴求,特區政府必須切實作為。2021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韓正提到香港的住房問題,指出香港住房問題有其歷史和發展過程,解決這個問題,難度是很大,但總要有解決開始的時候,如果一直就這樣,沒有、也形不成共識,也沒有(解決)辦法,最後損害的是全港老百姓的利益。習近平主席在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上也提出要求,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讓每位市民都堅信,衹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⑨香港社會的貧富差距、土地房屋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著“一國兩制”的實踐,回歸以來香港發生的劇烈的社會動蕩也折射出香港社會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的時候。這些問題與民眾的切身利益相關,長期得不到緩解和解決,甚至愈加惡化,會直接影響香港民眾對“一國兩制”的認知。住房難、貧富差距大、向上流動難等社會問題,雖然是長期積纍形成的,成因複雜,但特區政府必須認識到緩解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性和急迫性,調動多方力量,將政府與市場、官方與民間、香港與內地、短期與長期相結合,找準癥結、大力作為,切實讓民眾看到希望和未來的確定性。

  四、經濟結構不平衡的反思與檢視

  香港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的空間狹小是香港面臨的重大挑戰。支撐香港經濟的是四大產業,分別為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遊、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這四大產業創造了香港較大比例的就業崗位,是香港經濟動力核心所在。但香港發展動能缺乏也正在於此。香港經濟發展四大支柱產業的優勢漸失,而六項優勢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和環保產業)卻未能全面發展。近年來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畸形化,製造業比重持續下降,基本經濟結構過於偏重地產、金融等少數服務業。這種經濟發展過度依賴以金融和地產經濟等服務業支撐的經濟產業結構,造成產業發展失衡、經濟轉型緩慢、泡沫化風險增大,香港經濟依靠內部增長需求帶動效應乏力。2020年香港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89.85%,製造業產值占比重僅為1.04%。大多數中產和基層市民賴以安身立命的“二號香港”在過去多年出現了競爭力倒退、產業空心化、服務業日趨單一化、新發展動力難以成長、就業結構兩極分化和劣質化、貧富差距擴大、中產向下流、年輕人前景渺茫等等現象,其利益主體——包括大部分中產階層和社會基層,為此付出了代價。⑩香港經濟發展長期“靠外”的模式動能衰退,產業結構、分配結構、階級結構呈現極化現象,社會矛盾易燃易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