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香港深層次結構矛盾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22-12-12 00:03:17  


 
  積極不干預政策是香港前財政司司長夏鼎基在1980年提出的。當時主要是用來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總的原則就是奉行“小政府、大市場”的概念。積極不干預政策被認為是香港取得經濟發展奇跡的重要原因。香港從一個小漁港發展成國際自由貿易和金融中心,一般認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香港採取的積極不干預主義以及一套完備的不干預政策。回歸以來,面對香港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在“積極不干預”思維和政策下,經濟民生問題不斷惡化,香港特區政府是否應繼續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在香港日益產生爭議。

  香港回歸以來,面臨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雖然對“積極不干預”政策有反思,但這種思維仍根深蒂固,對於是否改變“積極不干預”政策仍存在很多分歧和爭論。2006年圍繞積極不干預的爭論正是香港社會對這一思維的分歧,但最終卻難以撬動這一政策取向。2006年9月11日,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曾蔭權明確表示,特區政府並不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並指這是“很久以前”的事。9月18日,曾蔭權在香港多份中英文報刊上發表題為《大市場小政府——我們恪守的經濟原則》的文章,對香港社會有關“積極不干預”和“大市場、小政府”經濟政策的議論作出回應。他表明,“積極不干預”並非一項非黑即白的政策。香港在經濟轉型中,政府的政策不能一成不變,要採取主動,結合政府與市場力量,締造最能支持經濟發展的環境。⑤10月6日,一直視香港為“自由經濟的最後堡壘”的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名為“香港錯了”(Hong Kong Wrong)的文章。文章認為香港特區正在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令“積極不干預”制度夭折,令香港“不再是自由經濟的閃亮象徵”,這是香港的“悲哀”。為回應輿論關於香港特區政府是否已經放棄了長期堅持的積極不干預經濟哲學的質疑,之後,香港特區還專門發表聲明表明他們沒有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2015年,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積極不干預”的政策在當前全球和地區的競爭環境下已經過時,特區政府要引導和配合企業,不能將所有的民生事務交給市場力量,因此要適度有為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在市場可以發揮優勢的時候,政府不應干預,衹要提供公平競爭的平台。但當市場失效、未能發揮功能,政府一定要有所作為。他也多次強調,如市場運行有違港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時,政府必須有為。

  雖然特區政府有反思甚至有意圖調整“積極不干預”政策,但實際上經濟政策和思維理念並沒有根本上的變化,政府依然選擇“小”,寄望於市場的“大”來解決問題。但結果是“小”政府無為或為的力度不夠,“大”市場導致資本更加無序擴張,各種問題愈加嚴重,經濟結構日益兩極化,社會民生問題更加難解。調整積極不干預政策當然不是矯枉過正,市場仍然要發揮在資源分配中的決定性作用,但政府的角色不應再僅僅是配合,還應有必要的政策引導和投入,特別是那些市場不願投入、單靠市場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更需要政府的“介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