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拆遷市長”離開後的大同

http://www.CRNTT.com   2014-12-23 12:37:32  


 
  爭議在繼續

  對於耿彥波這種“激進”的做法,一直不缺批評者,是非功過的爭議仍然在持續。

  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批評是,舉債造城,必將貽害百姓,同時給後任帶來巨大的財政麻煩。批評者都知道,耿彥波離開大同的時候,留下了100多億元的債務。

  哲夫說,這是一葉障目,他和耿彥波長談過兩次,“耿彥波親口告訴我,債務100多億元,但他同時留下150億元的土地置換收益,還有一些沒有收回來,如果全部收回,應該總共有300億元,其實大同根本不欠債”。

  哲夫最終轉變自己的態度,與此有關。“耿彥波像企業家一樣在經營城市,他把整個城市盤活起來,讓它變成一個能夠自我修復的生態系統。他把新區的配套和環境先做好,讓土地迅速增值,再把土地收益變成拆遷資金。”

  但在民間,這一情況並不被普遍掌握。《南風窗》記者多日調查走訪,得到的來自草根階層的最集中的想法是,就算舉債,花錢,也不是壞事。“多少地方的政府也在舉債,花錢,但沒看到辦成什麼事,耿彥波花錢,但他切切實實給老百姓辦了事啊。”

  另一種聲音是,耿彥波的工作方式,是集權式的,他遠遠超越了一個市長的職能範圍,將權力、財力全部集中在一人之手,強力推行自己的想法,這與建設現代政府的方向背道而馳。

  集權,正是耿彥波在民眾之中建立“卡里斯馬”式權威的重要基礎。對於這樣的一個市長,不少人卻熱情擁戴,甚至下跪挽留,離開已近兩年,依然念念不忘,儼然是傳統“奴性”的爆發。哲夫認為,這樣說也並不為過,不過卻失之迂腐,長期不關心公共事務的市民,一朝之間被激發出熱衷於公共事務的熱情,但呈現出來的卻是“奴性”的面貌,其中折射出的恰恰是制度本身的悲哀。

  崔志說,在長期沒有希望的條件下,老百姓這樣做就是迫於無奈。“如果官員都很能幹,肯幹,那麼耿彥波對大同算什麼呢?制度如果能確保官員的能與勤,換誰做都一樣,老百姓就不會這樣留戀一個官員。挽留耿彥波,正是擔心大同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會因為他的離開,人走政息,重新回到過去。”

  耿彥波離任,新市長到位之後為順應民意,曾提出“五個凡是”,表示將延續耿彥波的建設思路。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集權式的工作,會產生大量的尋租機會,所以也有聲音在問,耿彥波難道一塵不染?對此,一名了解耿彥波的當地官員稱,“他的拆遷與造城樹敵無數,每天多少人在等著他犯錯,他敢貪麼?”

  “從感情上說,不少大同人思念耿彥波,是真的被他感動了。”崔志說。

  作者:南風窗記者 李少威 發自山西大同、太原 來源: 日期:2014-11-2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