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適應經濟新常態至少要完成三大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4-08-05 08:58:57  


從中長期來看,我們的調控目標應該從保GDP增長逐步過渡到保證穩定的勞動力市場(即均衡失業率)。這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政府對民生的關注將逐步超越對GDP的關注的必然趨勢。
  中評社北京8月5日訊/對新常態問題的研究,要搞清楚三件事:一是搞清楚經濟增長潛力,科學判斷經濟增長潛力是避免過度刺激的基礎。二是搞清楚我們要保的到底是GDP增長,還是就業增長,還是合理的失業率。三是在有了正確調控目標之後,如果確實需要一定程度的刺激,那麼應如何避免刺激帶來太大的後遺症,包括杠杆率上升過快、經濟結構重型化、國進民退、產能過剩等。

  搞清楚增長潛力

  《中國金融》發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文章表示,大家都認同,目前經濟的增長潛力肯定比2007年之前低了。2007年之前可能在10%左右,現在的潛力到底是多少?8%,還是7%,還是6%?這些數字之間一個百分點的差別,對宏觀政策來說,就是很大的不同。如果是8%,而目前實際運行在7.5%,就是低於潛力,或“產出缺口”為負,一般來說宏觀政策的微調方向就應該要略微鬆動;如果增長潛力是7%或者是6%,那麼7.5%的增長就說明經濟過熱,“產出缺口”為正,則一般來說宏觀政策就沒有必要鬆動,而應該反向操作。

  從經濟學角度看,對短期經濟增長潛力的判斷至少有如下幾個方法。首先,判斷在目前經濟運行情況下,經濟是處於偏通縮還是偏通脹的狀態。如果經濟呈現出通縮的征兆,則表明投入品的利用率處於低位,經濟增長潛力沒有被發揮出來,如果在需求方加一點刺激,則短期增長速度可以得到提升,通脹不至於太高。相反,如果通脹壓力較大且繼續上升,則表明實際增長速度超過潛力。當然,在實際運用這個判斷方法時會遇到許多技術問題,如用哪個通脹指標,同比還是環比,是否要考慮資產價格,是考慮當期還是未來的通脹等。這就需要進行仔細研究,尤其是要做定量的研究。其次,考察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如果利用率明顯低於正常水平,則表明經濟增長低於潛力,否則是高於潛力。可惜的是,我們目前沒有公開的、有較大覆蓋面的企業產能利用率數據。當然,對什麼是“正常”利用率也會有爭議。最後,判斷目前就業情況。如果失業率高於“均衡失業率”並繼續上行,說明勞動力供給過剩且趨於嚴重,經濟增長就很可能低於潛力,反之則很可能高於潛力。

  要判斷長期經濟增長潛力,應該研究並爭取量化一系列長期結構性變化因素的影響。一是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頂峰已過,在未來幾十年內,中國勞動力供給會出現逐步下降的局面,而勞動力供給減速會導致增長潛力下降。我們的模型預計,至203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會在2013年的基礎上下降10%左右。二是治理環境的成本。這里我們限於討論治理空氣污染的成本。從我們的研究來看,空氣污染的大部分來自於燃煤和汽車燃油,而治理空氣基本上就是採用清潔能源(或將能源清潔化)的過程。而污染性能源向清潔能源的轉變(比如從煤炭轉向天然氣)意味著能源成本的上升,而能源價格的上升對經濟增長潛力是一個負面的衝擊。目前,清潔能源比常規煤炭成本高約30%。三是消費者偏好從商品(製造業產品)轉向服務。理論和實證研究都表明,當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消費者對商品消費的需求彈性就會下降,對服務消費的需求彈性則會上升。這種需求結構的變化會引導產業結構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但是,製造業通常比服務業有更高的生產率增速,因此向服務業轉型一般伴隨著經濟增長的減速。四是經濟領域的一系列改革將提高民企和混合制企業占經濟的比重。由於民企和混合制企業較國有企業有著更高的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前者占比將提高經濟增長潛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