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自欺欺人的石油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09:20:07  


 
  共享比排他性占領更有效,美國鼓勵沙特對中國出口石油

  也許,在美國的能源安全觀裡,真的沒有其他因素比不穩定的國際原油市場更可怕。自從石油成為戰略資源,幾乎所有大國都無法完全實現自給自足,自2007年起,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耗量增長了10%(如中國對石油需求就在過去10年內翻了一番),需求越是旺盛。

  美國人認為,只要全球能源供給穩定不受擾亂,美國就總能花錢(以市場價格)買到石油,他們甚至“不介意”打開門與別國共享資源。2009年,中國原油進口猛增14%,其中來自沙特的進口增長尤其迅速,一度達到創紀錄的120萬桶/天。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的石油分析師格普裡迪分析指出,現在美國實際上在“鼓勵沙特向中國出口更多石油”,以減少中國對伊朗石油的依賴。排他性地獲取海外石油看上去更能獲得優勢,但往往需有足夠的戰略影響力作支撐。但通過共享的戰略獲得資源區控制國和開採國的信任,卻是更現實的選擇。

  ※保障戰略資源如何變成偽命題

  中國全球瘋狂攬油回報率低,行為“近乎幼稚”

  自1993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之後,中國對原油的渴求幾乎超過了任何主要石油消費國。《金融時報》評論稱,若按對控制石油的渴望程度量化排序,“中國無疑會拔得頭籌”,但中國“攫取能源的舉動似乎有些幼稚”。創紀錄的“圈地”,既讓中國調整自身地緣政治戰略變得愈發緊迫,往往回報率還遠不如預期。

  自拿下蘇丹、安哥拉、赤道幾內亞等非洲國家的石油開發主導權後,來自非洲的石油占中國全部進口的比率逐從2003年的24%升至2008年的30%,蘇丹項目更是中石油在非洲效益最佳的項目。2009年,中石油作為首家外國公司進駐伊拉克,投資儲量多達10億桶的阿赫代布油田項目。但非洲和中東的項目似乎依然難以滿足中國的胃口,中國甚至繞過半個地球到委內瑞拉的油區投資,該地區因回報率過低而被眾多跨國公司所回避。

  “三桶油”打安全旗號四出挖油,實質為上游收益

  中國的全球攬油計劃不僅不一定划算,幾大央企為保證國家能源安全一說也很值得質疑。受石油開採協議的限制,石油巨頭在國外采到的原油本來就不可能全數運回國,(據2009年統計)大約只有一半的原油歸可自由支配,而當中不少又在資源國當地銷售掉,或按“就近原則”換成成品油。至今,90天的石油淨進口量還只是中國的“儲備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