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國際化宏願背後的中國官場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09:21:06  


 
  是“官家設施”,不是公共設施

  豪華辦公樓,可以說是“大規劃”風潮中最具代表性的物化標誌。

  2007年春,陸大道院士將一封針對“造城風潮”的建議書報送中央領導,還附上了從各城市拍來的照片資料,其中讓他尤感痛心的照片,就是某些地方異常奢華的辦公樓。

  今年初,湖南寧鄉一個只有8名工作人員的居委會,興建了占地近7000平方米、耗資600多萬元的辦公樓,被戲稱為“最豪華居委會”。

  豪華辦公樓之外,奢華公共設施是另一個投資重點,包括大型文化設施,政府做這樣的規劃時往往顯得更理直氣壯。

  2008年全國兩會上,九三學社中央提交了一份提案《刹住劇院建設奢華之風》。提案指出,調查發現,南方某省建設40多個劇院全部採取高耗能、高耗材的建築形式,文化設施建設投資大幅攀升。

  這些劇院面積均超過兩萬平方米,規模在攀比中盲目擴大,劇場口從11米加長到14米,甚至18米,遠超過一個劇場的正常使用規範。其中一座經濟不富裕的城市耗資10億元,建設了近7萬平方米的大劇院,用20公斤黃金鋪滿大幕,用鋼總量近1萬噸,宣稱堪與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媲美。

  公共文化設施極盡奢華,其低下的利用率卻讓當地政府陷入尷尬。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造價達11億元,然而運行一年半之後,其冰上舞台僅使用一次。整個藝術中心每日維護費用高達9萬元。據悉,中心裝飾內墻的陶瓷掛片多達15.8萬片,全部擦洗一遍要兩個月;4700塊玻璃幕墻外罩,每洗一次得4萬元。

  如此高昂的代價為何只換來極低的使用價值?有專家表示,一味追求豪華,將一些本該更關注實用性、真正惠及公眾的公共文化設施,最後建成了“面子工程”。正因為過於豪華,所以讓公眾望而卻步。而大多數人能消費得起的群眾文化館等場所,卻面臨著到處“要飯吃”的困境,難以有效開展活動。

  “中國造了很多公共設施,但相當一部分還只是‘官家設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共設施。”城市發展研究者、《城記》作者王軍說,只有真正屬於大眾的劇院,才能最終帶動城市化過程中整個城市價值的提升。

  潛伏的水危機 

  在各地如火如荼建設標誌性豪華公共設施的同時,不少地區的基礎性設施卻出現嚴重滯後的情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伴隨城市擴張產生的水危機。

  安徽巢湖的百姓對於造城運動帶來的水危機感觸很深。據報道,儘管安徽省政府近年來加大巢湖治理,投資60多億元建設一批治理重點項目。然而,當前巢湖周邊已形成“沿湖造城”之勢,不僅破壞了地表,還增加了城市污水處理的壓力,巢湖的污染源不減反增。類似的水危機潛伏在更多城市。

  魏後凱表示,目前,水的供需矛盾日趨尖銳,在全國已是普遍問題。全國有400多個城市處於缺水狀態,而因為城市的污水處理設施趕不上城市化速度,導致水污染加劇,水資源進一步短缺。

  據水利部統計,截至去年,全國年缺水量達400億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2009年全國城鎮污水排放量在400多億立方米,累計處理量只有279億立方米。這種差距特別體現在小城鎮。

  在2008年的第三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上,有關專家指出我國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滯後,約95%以上的小城鎮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處理率不足1%,90%以上小城鎮的水體環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小城鎮的污水處理水平很低,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過去的投資向大中城市傾斜得太厲害。而從整體來看,伴隨著蔓延式的擴張,城市群地區,比如珠三角和長三角,面臨的水資源和環境壓力尤其厲害。”魏後凱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